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2: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bān发(

仲裁(

遗zhǔ(

巨é(

2.解释下列词语。
(1)建树:
(2)吞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天,他亲自带队出击,碾碎了敌军的防御阵地并迫使其向后溃退。
B.
早在公元前一千三百五十年,玻璃制造业已十分发达。
C.
由于店家们为赢得市场份额宁肯牺牲利润,《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现已展开一场摧枯拉朽的价格战。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当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五种奖金,于1901年首次颁发。
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C.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称为新闻的“五要素”。
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的怀念与崇高敬意。
5.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



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
的原则安排的。其中
是消息的核心。
(2)人们常把“
”“








”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6.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到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
课内精读
1.新闻讲究语言简洁,那么诺贝尔遗嘱的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介绍诺贝尔奖五类奖项的获得者,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拓展阅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1.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第一段是导语,概括每句话的要点即可)
2.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写段意类似。)
3.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温馨提示:找出能分别体现新闻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的句子即可。)
4.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温馨提示: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特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颁
zhòng


2.(1)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
(2)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
3.C(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C
5.
(1)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重要性递减
导语(2)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6.
清明假期北京120万人游园(清明假期北京“赏花游”“红色游”红火)
课内精读
1.因为遗嘱内容交代了评奖的标准及奖项,这是诺贝尔奖的重要信息,同时还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2.不能。虽然这五种奖项是并列的,但顺序与上文诺贝尔的遗嘱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拓展阅读
1.清明祭扫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
2.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
3.本则消息大量使用数字来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4.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