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他兴味盎然地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但当他看到大家应付的表情时,那种失望的感觉在他心里潜滋暗长了。
B.他十分感激那个帮助他的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C.面对欺压与凌辱,勇者拔刀而起,怯者引颈受戮。
D.他这个人一向淡泊名利,为人坦荡如砥。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就陪父亲在门槛(kǎn)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xī)盖里半晌都没动。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zhù)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qiàn)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C.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D.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zhōu)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ó)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3.把下面这个句子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句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文段:①青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②一次考场上的失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③那只是生活对我们的一次磨炼,淬火后的精钢将会更加坚强。④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曲折的人生更值得回味。
A.①句后
B.②句后
C.③句后
D.④句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籍贯是浙江桐乡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
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4月20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5.下列句中加粗的“暖”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老父过铁道为儿买橘,这一暖心之举感动了众人。
A.天暖了,不用穿大衣了。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20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我能感觉到她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走下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住院部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就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住院部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到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走出电梯间,穿过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看我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的背影的三件事,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5分)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5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中的“才”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中的“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感情。(5分)
三、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5句,不得多选)(10分)
1.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分)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2分)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分)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2分)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2分)
7.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分)
8.《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体现作者自嘲、自矜而又自宽、自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2分)
四、(15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热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座在歌声中被传唱了30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名优秀的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已的射击经验耐心地传授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怎么拉都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条“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时,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了那棵小白杨。
20世纪80年代初,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悠扬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了那棵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中加粗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中加粗词的含义是什么?请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的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
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_________________,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
反对方:反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①处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2)补全②处反对方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5分)
六、(50分)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立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海南媒体曝光:
①大学食堂里,经常有白花花的大米饭和油亮亮的菜肴倒满餐桌。
②市面餐馆里,有些顾客超量点菜,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佳肴被倒入垃圾桶。
③普通家庭里,因不合口味,一份刚出炉的可乐烧鸡翅说倒就倒掉了。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800万吨,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2.答案:B
解析:B项中加粗字的字音有误。应改为“纤(xiān)纤的生灵”。注意“纤”在“纤夫”“纤绳”等词中读“qiàn”。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例句中的“暖”指温暖人心、细心体贴,与C项中的“暖”含义相同。A项中的“暧”
指暖和;B项中的“暖”指使气氛活跃;D项中的“暖”指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答案:1.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走廊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站在路口看着“我”远去。
2.她是一位关心儿女、深爱儿女的母亲,她特别珍惜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3.(1)“才”字细致地表明了母亲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关门,如果把它删去,就不能具体传神。
(2)这里用特别的说法来表达情感,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母亲对“我”淋雨的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4.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之后,对母亲细致深沉的爱的感激之情。
三、答案:1.相顾无相识;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山随平野尽;
4.老骥伏枥;
5.岂不罹凝寒;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大漠孤烟直;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答案:1.C
2.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3.(1)“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的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家一时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4.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让人有出息。
5.①指塔斯提边防连;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土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解析:1.“妻子的事迹详写”错误,王克怀妻子的事迹只在第⑨段简单提及,并未详写。
五、答案:(1)朋友圈的好友也会受到教育和提醒
(2)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阅读材料内容,补写语句。赞成方赞成“集‘赞’放行”的做法,在①处补写这种做法的好处即可,如“可以起到督促自己、影响他人的效果”“可以让违规者有所畏惧、记忆深刻,同时可将‘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推而广之”等。
(2)②处要求为反对方补写理由,写出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即可。如“行人闯红灯了应该根据交通法规处理,发朋友圈集“赞”就放行,太儿戏。”“此类集“赞”处罚对于有些被处罚者的警示意义不大。“此类处罚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值得商榷。”等。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答案:【思路点拨】所给的材料分两部分,其中“海南媒体曝光”是从学校、社会、家庭的角度反映浪费粮食的普遍性,“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则是用具体而详细的数据说明浪费粮食的严重性。因此考生可以围绕“浪费粮食”或“节约粮食”的主题来写,当然,也可以以“节约”为话题作文。就体裁而言,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考生要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优秀例文】
????????????????????????????????
我的“光盘行动”
?
哈哈,这里的“光盘”可不是电脑里的那个光盘,是盛饭菜的那个盘盘,“光盘行动”就是要把盘盘里边的东西吃光光,不浪费。
?
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认为浪费一点点粮食算不了什么。每次吃饭都挑三拣四,常常掉许多饭粒,有时还剩饭剩菜,甚至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妈妈笑话我是“漏下巴”,爸爸批评我浪费粮食,但我总是无所谓,还找许多借口狡辩。
?
这天晚上,爸爸给我算了一笔账:1公斤大米大约有4万颗米粒,我国有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就可节约大约1200万公斤大米。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
于是,在爸爸的倡议下,我们决定开展“光盘行动”。这天,我和好朋友毛毛、老爸到饭店吃饭,要了一个家常凉菜、一个溜肉段、三碗饭。老爸说今天要光盘行动,不能浪费。这下把我和毛毛给撑的,肚子都圆溜溜的了。哎,光盘真难啊!当然最后,我们还是把饭菜都干净、彻底地消灭了。
?
这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金汉斯吃饭。我们一进门,看见桌子上放着一个牌子,写着“光盘行动”。这是家自助餐厅,有很多好吃的,可以自己去挑选。我们为了不浪费,就谁想吃什么自己选什么,吃多少拿多少。最后,老妈“供大于求”,拿的没有吃完,我们都批评老妈不注意节约,并帮助她“消灭”了“残羹剩饭”。老妈得到了教训,说以后再不浪费了。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听到这首诗,我仿佛又看到了农民伯伯在田地辛勤劳动的情景。“光盘行动”,我将进行到底!
解析:?
这是一篇立意准确,构思严谨,思路清晰的记叙文。小作者紧扣文章中心展开叙述,通过写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小事——吃饭,凸现了“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中心。
?
首先,本文最大的优点是章法严谨,层次清晰。小作者开头紧扣题目并解释什么是“光盘行动”,接下来写自己为什么进行“光盘行动”和怎样进行“光盘行动”,最后以《锄禾》诗作结并表示“‘光盘行动’,我将进行到底!
”这样,全文扣题紧凑,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是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
其次,语言活泼,妙语连珠。如“漏下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把饭菜都干净、彻底地消灭了”“供大于求”“帮助她‘消灭’
了‘残羹剩饭’
”等等,风趣幽默,诙谐通俗,构成了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读来让人神清气爽,口舌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