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A卷
基础夯实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至(suì)
闲人(xián)
清流见底(xiàn)
B.相与(yù)
晓雾(xiǎo)
夕日欲颓(tuí)
C.荇(xìng)
未寝(qǐn)
沉鳞竞跃(lín)
D.空明(kòng)
交横(hèng)
四时俱备(jù)
2.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河落日圆(黄河)
?
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
B.东皋薄暮望(接近)
?
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
C.仍怜故乡水(喜爱)
?
日暮乡关何处是(边关)
D.来从楚国游(从此)
?
晴川历历汉阳树(平川、原野)
3.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3分)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或王命急宣(或许)
则素湍绿潭(激流)
B.飞漱其间(冲荡)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D.互相轩邈(往高处伸展)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5.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二、(20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中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5分)
(1)沿溯阻绝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__
(3)不及返顾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由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二)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
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其状写精细传神,抒情流畅自如,意境恬静优美。
B.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C.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D.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E.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5分)
四、根据理解默写填空。(15分)
(1)《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的“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5分)
(2)《答谢中书书》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5分)
(3)《记承天寺夜游》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5分)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仿照下面画框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5分)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成长路上,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它启迪你认识自然,感悟人生。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清流见jiàn底;B.相与yǔ;D.空kōng明,交横héng)
2.答案:B
解析:(A.暖树:向阳的树;C.乡关:故乡;D.从:往)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或:有时
5.答案:A
解析:念/无与为乐者
6.答案:1.(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
2.A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汨汨地往下流泻。
4.夏水量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乙文参考译文]
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泉边有稀疏的竹林相映,让人有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山,来不及返回看,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座岩。悬岩不是很高,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岩壁宛转分布。
7.答案:1.AE;
2.“染”与“燃”,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1.(A.“古诗”错误,本诗是律诗;E.“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误,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
8.答案: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答案:(1)画家
就要用一幅长卷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诗人对应的是写诗赞美,再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展开,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联。注意词性、短语类型要相对。“把洒”对“临风”,“问鲶鱼”对“歌盛世”,后面剩下的相对应,且语意要通畅。
10.答案:例文:
最好的作品
周末,学校组织美术小组的同学去参观刘翌先生的个人画展,我有幸一同前往。
秋天的人民公园,古木参天,黄叶满地,给人一种肃穆、萧瑟的感觉。
笑容可掬的刘翌先生站在展厅前,热情地迎接参观者。旁边的迎宾人员领着我们走进大厅,迎而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名曰《莲花盛世图》,是刘翌先生取材于我市旅游名山---莲花山而作。这幅画气势磅礴,点染到位,取景独特,浓淡适宜,展现出我市崭新的风貌,寄托着“开拓创新,泰达天下”的城市理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刘翌先生最好的作品,我们也从心里感受到了它的美,暗暗佩服画家的创作水平之高。
听完讲解,我们一行人去公园游玩,小路两旁是落叶堆积的枯草地,我缩着脖子走着,霎时间,眼前出现了一抹黄---是一簇簇凌霜盛开的菊花!我兴奋地跑向菊花,瞪大了眼睛细细观赏它们,满心喜爱却又感到不可思议。在这萧瑟的季节里,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菊花在热情开放,朵朵奇妙,桀骜不驯。菊花就是花中的佼佼者。
瞧!这一朵朵娇艳的菊花,纤细的黄色花瓣向外垂卷,中间是红形形的花蕊,像小女孩羞红的脸蛋,美艳至极。每朵菊花都姿态各异,花瓣薄如冰片,没有丝毫杂色,这样的高洁形象,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种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看着满坡的菊花,浸着满身的菊香,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坡菊花,不也是一幅作品吗?最好的作品,了不起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大自然。
解析:【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富有创意的作文题。必须真实而生动地展示自己在成长路上所见过的有形或无形的“作品”。文章的切入点很多,应当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所叙之事应当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争取以较好的创意取得高分。在构思这篇作文的过程中,必须尽快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成长过程中“有形的作品”俯拾皆是,但切忌望文生义,错以为“作品”就是创作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