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第六单元 A卷 基础夯实(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第六单元 A卷 基础夯实(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5: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A卷
基础夯实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给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冠礼
傅说
夯实
虞国
②拂士
荷担
箕畚
始龀
③棘门
被甲
按辔
介胄
④曩者
燕脂
折戟
穷匮
A.guàn
yuè
hāng

B.bì

běn
chèn
C.jīng

pèi
zhòu
D.nǎng
yān

kuì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
C.曾益其所不能
D.始一反焉
3.下列加粗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所以动心忍性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惩山北之塞
C.何苦而不平
居无何
D.使人称谢
富贵不能淫
4.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苦”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必先苦其心志。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箕畚于渤海之尾。
D.饿其体肤。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有“诗鬼”之称。《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20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
(2)汝之不惠(________)
(3)帝感其诚(________)
(4)越明年(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海/辍耕之垄上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由此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支持。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6分)
三、诗词鉴赏。(10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进行简要分析。(5分)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5分)
四、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练习。(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5分)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五、在参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以下材料,请阅读这些材料,按要求作答。(10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2.班里将举办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准备几句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
请以“不错过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
③不要少于600字;
???????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B项“hé”应为“hè”;C项“jīng”应为“jí”;D项“jí”应为“jǐ”。
2.答案:B
解析:A项“女”同“汝”;C项“曾”同“增”;D项“反”同“返”。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史记》不是“编年体史书”,而是“纪传体通史”。
二、答案:1.(1)用箕畚装土石。(2)同“慧”,聪明。
(3)被……感动。
(4)到、至。
2.D
3.A
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解析:2.A项中“其”分别是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项中“而”分别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中“以”意思分别是把/因为。D项中“以”都是“去、往”的意思。
3.愚公之妻只是有疑,并没有坚决反对。
4.【参考译文】【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答案:1.示例一: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示例二: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2.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四、答案:1.D
2.D
3.B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喻”:了解、明白。
2.考查通假字。“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中的“衡”同“横”,梗塞、不顺。
3.B项说法过于绝对。这六个人的经历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典型例子。
五、答案:1.中央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各位同学,大家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条长河,源远流长,璀璨无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解析:1.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可知文段的主语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可以把主语概括为“中央”,事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结合下文,可知此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中央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开场白是开场前的道白,应紧扣主题,言简意赅;要有现场感、感染力和号召力;要语言生动,有文采,并且一般的开场白要有称呼。这一次的活动是面向班里的同学,故称呼可用“各位同学”,主题是关于传统文化的,故可简单交代一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六、答案:【优秀例文】
不要错过那属于自己的美丽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中的绚烂,错过了暮色中的朦胧,也许还会错过迷人的月色。
错过了春日的烂漫,错过了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日的清冽,也许还会错过春夏秋冬转换的空隙。错过了童年的幼稚,错过了少年的懵懂,错过了青春的激扬,错过了中年的凝重,也许还会错过老年的安详。
错过了青梅竹马的两小无猜,错过了卿卿我我的初恋情怀,错过了海誓山盟的相亲相爱,错过了耳鬓厮磨的相依相偎,也许还要错过超脱于现实之外、凌驾于精神之上的相遇相知。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多的错过,这种错过有时会让云流泪,让风止步,让春夏秋冬停滞。承受过错过之痛的人都明白:一时的错过,也许就会成就一世的落寞。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不能让自己生活在感慨里。这世上,有无数春雨,无数清晨,无数落叶,无数场大雪。错过的不只有这一个。生活中错过的实在是太多,几多愁思,几多无奈。不经意间,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我们擦肩而过,随风流逝。但是我们也不妨这样想想,正是因为错过,那一切才显得如此珍贵。假使你使之成为现实,回头看看,也许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平淡了。因此错过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新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正如维纳斯因缺少了双臂而美丽,我们又因为选择了太多的错过而发现了完美。如果不是这曾经的错过,尘封的心里怎么会有思念在日夜疯长?情感的荒原怎么会有蓓蕾在悄悄绽放?那么就让我们把错过当成一种美丽吧,就让我们在沉沉的思索中,把这份错过化作一枚钻石,情悄地收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凭着对来生的希望和憧憬,让自己奋力前行。?????
在每一个思念的日子里,在每一个等待的时刻,幸福而快乐地过着今生的每一个日子。这样的一份错过,能否理解成一种别样的美丽?
解析:【思路点拨】本题属半命题作文题,“不错过”后面补充之后,构成一个动宾短语。不少学生看到这个作文题,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写议论文,甚至是驳论文,这样也许会增大作文难度。认真审题,根据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你会发现可填写的内容很多,可不受文体限制。选材范围很广,选择自己最为刻骨铭心的内容,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切入角度要力求新颖。
【点评】这篇作文构思新颖,立意不落窠臼。不少学生写“不要错过”,往往表达一种遗憾,而本文却反其意而行之,写“不要错过的美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些话极富哲理意味,如“如果不是这曾经的错过,尘封的心里怎么会有思念在日夜疯长?情感的荒原怎么会有蓓蕾在悄悄绽放”,这样的语言既有丰富的人生内涵,又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此外,本文的语言文采斐然,整散结合的句式,也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