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C.甚矣,汝之不惠!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
B.《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强项令》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D.《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下列文学常识以及相关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贵不能淫》—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
B.《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寓言
C.《周亚夫军细柳》—《史记》—列传
D.《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诗人
5.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衍(yǎn)??
富贵不能淫(yín)
B.戒之曰(jiè)??
丈夫之冠也(guàn)
C.百里奚(xī)??
畎亩之中(quǎn)
D.妾妇(qiè)??
入则无法家拂士(f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20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跌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4分)
(1)固不可彻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
(3)鲁公治园____________
(4)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6分)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10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③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
③陌:指道路。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5分)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亡而能悟,卒得反国云。
(选自《新序》,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4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_____
③至于鄙
鄙:______
④卒得反国云
卒: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3.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5分)
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请你参照示例把下面九项内容分为三组。(5分)
(只写序号)
示例:墨家——墨子——快马加鞭
①儒家
②愚公移山
③孙子
④道家
⑤孟子
⑥知己知彼
⑦兵家
⑧舍生取义
⑨列子
(2)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愚公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
作为中学生的你,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请以《经历,让我收获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全,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②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代替。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项“女”同“汝”,译为“你”;C项“惠”同“慧”,译为“聪明”;D项“亡”同“无”,译为“没有”。所以选B。
2.答案:B
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答案:D
解析:(入则无法家拂bì士)
二、答案:1.(1)改变
(2)穷尽
(3)修建
(4)决断或决定
2.(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首畏尾,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解析:2.【参考译文】【乙】
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积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鲁公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儿女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子这件)事情就又放下来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通过“愚”与“智”的对比等,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乙】文鲁公修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修园失败。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启示。
三、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四、答案:1.①使……痛苦②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③边境④最终
2.①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②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3.①无法家拂士。②谄谀者众。
解析:1.略。
2.①关键词:征、发、喻②关键词:闻、是以
【参考译文】
【乙】宋昭公出逃,到了国家边境,长叹一声说:“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亡了。我的朝廷有臣子千人,施行政令、任用官吏,没有哪个人不说:‘我们的国君是圣君!’侍候我衣食住行的有几百人,(我)穿好衣服往那儿一站,没有哪个人不说:‘我们的国君是漂亮人物!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从宋昭公的情况来看,君主逃离故国失去江山的原因,就在于阿谀奉承的人太多了。所以宋昭公逃亡之后有所觉悟,最终能再回国(执政)。
3.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入则无法家拂士”“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等概括即可。
五、答案:(1)①⑤⑧/④⑨②/⑦③⑥
(2)需要。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只有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不断前行。
六、答案:例文:
经历,让我收获顿悟
我市著名画家刘翌先生在人民公园举办个人画展,我出于一种兴趣,就趁周末时间,撑一把纸伞,在蒙蒙细雨中,独自去了人民公园。这里古木参天,菊香叶黄,曲径通幽,墨香飘散,别有洞天,让我流连忘返。
一进展厅,就能看见一张巨幅国画,题为《莲花盛世图》,这幅画取材于我市旅游名山——莲花山。这幅画气势磅礴,点染到位,取景独特,浓淡适宜,展现出我市崭新的风貌,给人气吞山河之感,让人看了顿时有一种置身山林、心旷神怡、把酒临风的豪迈气概。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对画展越来越感兴趣了。
再往里走,一幅《小儿摘莲图》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幅画以辛弃疾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为题,画出小儿俯身溪边摘莲蓬的调皮、爸爸提包搭衣的悠闲、妈妈伸手欲助孩子的紧张,神韵毕现,神情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旁边是一片碧绿的荷塘,一片片硕大的荷叶像绿色的伞盖,粉红的荷花娇艳欲滴,红花还需绿叶配,多么生动逼真的画面呀,我沉浸在令人舒适的图画中,心里暗暗佩服画家的生花妙笔。
在这幅画前,我流连忘返,反复品味,我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为没有素材而发愁,参观了这次画展以后,我突然明白了:任何事物的微妙之处,都能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找得到,只是我们缺少耐心去仔细地观察罢了。
这次参观画展的经历,让我顿悟:生活中的感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艰难攀爬的动作,多么平凡的几个动词,在作者的笔下,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影响了很多人,令无数读者赞叹不已。
阿尔卑斯山谷的公路旁有一则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公路两旁景物极美,可是许多人都是坐着汽车急驶而过,对路旁的美景无意一顾。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呀!我庆幸参观了这次画展,它让我在经历中顿悟!
解析:【写作思路】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审题可知,题目中的横线处应填的是某一次的经历带给“我”的收获,可以是某种感情,可以是某种感悟,也可以是某种品质。比如,收获快乐、收获友情、收获自信、收获乐观,等等。写作本文,应以某一次的经历为写作的重点,以自己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收获为表现的主旨,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