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第二单元 B卷 能力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第二单元 B卷 能力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6: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瞥见(piē)
骤雨(zhòu)
窒息
窈无消息
B.诘责(jié)
吹嘘(xū)
不辍
藏污纳垢
C.佃农(tián)
匿名(nì)
凄然
鹤立鸡群
D.黝黑(yǒu)
滞留(zhì)
愚顿
筋疲力尽
2.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回答问题,到带动全场气氛,歌手李健上综艺时表现得越来越游刃有余。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在公园、健康步道等公共场所遛狗的行为深恶痛疾。
C.2021年春晚,贾玲、张小斐、许君聪演出的小品《一波三折》情节抑扬顿挫,令人回味。
D.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和颜悦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养。
3.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
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__________说真话,讲真理,写真实的品德。在这位历史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风骨,也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
①文学家,说到底也是历史学家。
②所以,文学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章怀太子那句“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的箴言,是要谨记在心的。
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也不应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躲进象牙之塔,玩弄风花雪月,而是应该不懈追求真知,始终关注现实。
④因为今天的现实,即是明天的历史,所有那些传之于世而不朽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
⑤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从古至今,都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看着谁的脸色来写作的。
A.④②⑤③①
B.④②①⑤③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
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
(选文有改动)
1.简述王雨苍老师改造“我”的经过。(5分)
2.你认为王雨苍老师是怎样的人?
(5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父亲有何作用。(5分)
4.简析以“悬崖边的树”为题的妙处。(5分)
三、填空。(10分)
1.《庭中有奇树》一诗中描写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5分)
2.《赠从弟》(其二)中描写风“大”松“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全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5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
④母亲日渐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了。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中。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2.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5分)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探“诚信”之义】(5分)
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____________
故事
曾子烹彘
②_________________
(2)【访“诚信”之人】(5分)
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2017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采访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你们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科学事业的诺贝尔,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全文如下:
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
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
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敬鬼神。
重要事迹:无。
诺贝尔的自传可谓诙谐幽默、个性鲜明。你自己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自己吗?生活中的哪些事情能真正体现自己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自传。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窈→杳。C.tián→diàn。D.顿→钝。
2.答案:C
解析:“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情节”。
3.答案:D
解析: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故选D。
4.答案:C
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⑤点明中心论点,为第一句;③中“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紧承⑤中的“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为第二句;④承接⑤③,点明原因,为第三句;①紧承④中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为第四句;②得出结论,为最后一句。故选C。
5.答案:B
解析: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
二、答案:1.王雨苍老师叫“我”去他家包饺子,认可“我”的写作能力;斟酌、修改“我”的文章,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2.王雨苍老师是一个热情、细心、教学有方、乐于奉献的人。
3.写父亲是为了与王雨苍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写父亲对“我”的关心不够,发现不了“我”的喜好,甚至对“我”态度粗暴,都是在突出王雨苍老师的教育有方,表达“我”对王雨苍老师的怀念和赞美。
4.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悬崖边的树”喻指老师,形象地表现了老师在“我”的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选文中找出“我”与王雨苍老师交往的段落,然后抓住交往中王雨苍老师一点点改变“我”的具体事例,简要概括即可。如“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王雨苍老师认可“我”的写作能力;“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王雨苍老师指导“我”提高写作水平,使“我”坚定梦想。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王雨苍老师的言行具体分析。由选文中他对“我”的鼓励、对“我”写作的指导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心、细心、教学有方的人;选文中还交代他“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退而不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乐于奉献的人。
3.本题考查分析对比的写法的能力。文章主要写的是王雨苍老师,表达的情感也是对王雨苍老师的怀念和赞美。对于父亲,主要写了他对“我”的冷漠,甚至粗暴。显然作者是有意对比,意在突出王雨苍老师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从手法方面来分析,“悬崖边的树”是指老帅,很显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然后分析题目的含义,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很容易就可以判断,“悬崖边的树”就是像王雨苍一样的老师。最后,结合关键语句“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分析这样的老师对“我”成长的意义,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答案: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四、答案:1.①突出了母亲照料蜗牛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时语气的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
3.①表现老年人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交流;结尾提醒人们对老年人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说要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要再存吃蜗牛的念头。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五、答案:(1)①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人倍信则名不达。/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写出一条即可)
②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金)/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或: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写出一条即可)
(2)①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你们为什么要子债父母还呢?②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③对于你们为儿子还债这件事,周围人是如何看待的?(任写两个即可)
解析:(1)①答题时,紧扣“诚信”的主题,正确写出相关名言即可。②紧扣主题,写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传统故事,语言要精练。
(2)答题时,要围绕着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两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
六、答案:【例文】
是灰姑娘,也是女王
自呱呱坠地起,亦活了十多载了。可谓收获良多,见识颇丰。我自认为是被父母当男孩子养大的,做饭刷碗样样行,下地劳作亦是常事。所以,比起同龄的女孩子,我更多了一份刚毅。
也正是这样的童年,塑造了一个如今的我。
本人生性开朗好动,喜交朋友。对知己的寻觅更是从未间断。因为我认为,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所以我很珍视每一份友情。对待朋友,我喜欢开玩笑,喜欢对她们撒娇,甚至“损”对方,和她们在一起,我很放得开。自然,在她们心里,我是个好动的女汉子。朋友如此,父母也是这般。对待父母,我会经常调侃父亲乱丢臭袜子,亦会嘲笑母亲买的衣服很落伍。在他们眼里,我根本不是个女孩子吧!因为我常常会和弟弟打架,拌嘴。我们会因为争夺电视遥控器展开“世界大战”,而那个小屁孩仗着母亲宠爱,总会让我败下阵来,可我重申,这不是能力问题。如今,我女汉子的形象早已在父母心中定型了。
有时,我更觉得自己神经质。闹的糗事也不少呢!记得有次去问老师问题,脑子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短路了,开口便问:“姥姥,这道题怎么做?”声音太小,“姥姥”没有听见,于是,我加大了嗓门“姥爷,这道题怎么做啊?”话一出口,我瞬间呆了,老师也傻了,我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的表情,全班更是一阵哄笑。哼,有那么好笑吗?好吧,的确好笑!这种糗事我还真干了不少,哎,我也是醉了。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回忆起来满满都是爱和欢乐的童年。而童年里,有一个真实开朗的我。虽不是出身豪门,更没有挥金如土的豪气,可我过得仍然很充实,很快乐。我承认,我是个灰姑娘,但你也不能否认,我也是自己的女王。一个追求完美,但又不完美的我,可我并不觉得遗憾,每一个人都是人世间的旅行者,谁对谁错,任人评说。
解析:【写作指导】本题要求写一篇自传。写自传,要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文章结构一般呈现为:①基本情况介绍;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鲜明地展现自己的特点,做到内容真实,材料典型,详略得当。另外,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把握其语言风格,在写作时尽可能做到语言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