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6: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4
一着惊海天
蔡年迟
蒲海洋
“一着惊海天”,是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揣摩文章写法,品味文章语言。
4.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背景介绍
着(
)陆
凛(
)冽
默契(

殚(
)精竭虑
镌(
)刻
桅(
)杆
娴(
)熟
zhuó
lǐn

dān
juān
wéi
xián
疏解字词
1.白手起家:
2.殚精竭虑:
3.镌刻:
4.浩瀚:
5.娴熟: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雕刻。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光大或繁多。
熟练。
疏解字词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详尽而具体地记录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感受通讯的故事性,体会作者感情。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的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新课讲授
(二)细读课文
做好旁批和圈点
第一层
(1~4)
交代着舰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层
(5~19)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层
(20~25)
描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结构划分
找出文中作者集中笔墨叙写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一部分?
作者集中笔墨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战斗机的着舰动作。
这部分内容最为关键,作者通过描写着舰过程中舰、机、人的状态,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以时间为序体现了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通讯内容更曲折,更具有故事性,更吸引人。
(三)跳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录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用,并且着重写塔台指挥和战斗机的着舰动作来展示扣人心弦的操作过程,使语言叙述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从而生动展示“一着惊海天”的详细过程以及非凡意义。
小结
1.文章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用处?
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环境进行了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下成功着舰做铺垫。
2.文章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首次着舰的意义。?渲染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着舰成功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四)再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
学习通讯的文学性
3.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这样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4.文中20~25段描写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从侧面描写角度考虑。
?表现人们对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5.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何作用?
彰显出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此时的成功。
6.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2)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3)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4)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写法,使这篇通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小结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本文在记录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时,整个过程记录完整,条理清晰,铺排有序。??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详细来写;着舰的环境、着舰前的准备工作、着舰的意义和困难、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的场景则相对略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写法,使这篇通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小结
(3)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则通讯能不能去掉主标题,直接将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作为标题?“一着惊海天”妙在何处?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不能。“一着惊海天”通过“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让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带给读者以震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只是简单概括陈述,无此表达效果。
题目之妙
采访所得的事实是本文新闻事实的主体。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与起飞训练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在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的场景。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台这一最佳位置采访,得以从这个最佳视角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全过程,掌握了舰、机两方面的大量新闻事实。具体而言,包括观察所得的事实与记录所得的事实。除此之外,作者还搜集了一些与航母舰载机着舰有关的资料,掌握了“非现场”的事实。
资料助读
本文采用通讯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总结
1.各读一篇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比较二者不同之处。
2.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