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考试时间: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功过格,是记录并度量“功”“过”的格册簿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功与过、善与恶,本为主观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度量,功过格则通过一定形式将其量化,使之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
功过格在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从具体操作来看,它不仅构建了“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而且对年终进行功过核算(“比”)作了精巧的设计,从目标群体来看,为方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的人接受、奉行,功过格发展出种种内容极具针对性的条目,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也因此,任何功过格都离不开功过善恶的计算与度量。有学者指出:“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并有这种指导书的国家,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功过格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也是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而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值得一提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过格条目能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世情风貌。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民间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至今。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例如,一旦某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就要在功过格里给他“记上一功”。需要指出的是,功过格之所以称“功过格”而不称“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
作为一种善书,功过格的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观念和功德积累(功过相抵)传统。事实上,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观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里就有“积善之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的人接受、奉行,功过格发展出种种内容极具针对性的条目,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也因此,任何功过格都离不开功过善恶的计算与度量。有学者指出:“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并有这种指导书的国家,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功过格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也是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而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值得一提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过格条目能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世情风貌。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民间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至今。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例如,一旦某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就要在功过格里给他“记上一功”。需要指出的是,功过格之所以称“功过格”而不称“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
作为一种善书,功过格的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观念和功德积累(功过相抵)传统。事实上,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观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里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汉代衍生出天地神灵监督人们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的理论,这种思想在后世的道教经典中多有体现。佛教大行于中国后,其“因果报应”观念在民间社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其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功过格虽然源于道教,但得以盛行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得益于儒释道三家注重教化的价值导向及合力推动,它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取材于林志鹏《功过格的伦理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理性”,因此中国人创建了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道德实践需求的功过格。
B.“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条目,往往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色彩。
C.“功过格”比“善恶格”的称谓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这促使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盛行。
D.先秦时期就形成的善恶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为功过格被中国社会奉行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就提出了核心概念,既交代了“功过格”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点,又使接下来的论述有了明确的起点。
B.文章通过对“功过格”和“善恶格”两种善书的名称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
C.文章引用了与“功过格”内容或评价有关的词句,论述了“功过格”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D.文章关于“功过格”的论述涉及儒释道三家有关情况,显示了取材有针对性的特点和倡导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功与过善与恶量化后,就能与“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比”的核算设计结合起来。
B.《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诚,体现了对善恶报应的认可。
C.功过格里被“记上一功”,会鼓励入们多有善行;若被“记了一过”,也会告诫人们迟早必遭报应。
D.体现儒释道注重教化价值导向的功过格,对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仍有积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授课通常采用“视频会议”和“发起直播”两种方式,但是有时教师不能做出正确选择。“视频会议”能同时选择301个会议成员,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在视频会议过程中,可以通过“共享窗口”共享桌面、钉钉或是打开的文件等。在进入视频会议时,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设置静音,导致会议声音嘈杂,教师可以点击“全员静音”,这样学生可以静悄悄地只听教师的讲解,当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自己点击“静音”或者教师点击该生的“静音”,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可以听到该生回答的问题了。其优点是教师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点评学生的优缺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听课的在线人数也可以随时监控。其缺点是由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慢或提出疑问,以及学生连麦不稳或是设备不好,课堂进度相对较慢。
“发起直播”在输入直播主题后一般选用屏幕分享模式,开启直播保存回访,创建直播后开始直播,直播1分钟后可以自动录像保存到群文件中,方便错过直播或想再次听讲的学生查看。直播可以是教师提前录制好发送到群里,学生上课学习;或是课堂上直接对学生直播。其优点是课前录制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多次录制达到较好的录制效果,学生在观看时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倍速,或是多次播放听课,教师也可以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群直播可以统计学生观看人数、观看时长等数据,让学生学习的数据清晰可见。但是其弊端是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玩游戏、刷抖音、聊天,教师无法监测。
两者的共同点是无须烦琐设置,在群聊中可一键开播,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时支持,超清画质,不需要太高的网络要求。课堂教学中以直播为主,视频会议为辅,两者相互补充,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摘编自郭丽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年3月)
材料二:
(摘编自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2020年4月)
材料三:
网络教学即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工作像以往一样准备讲课稿(word、ppt、pdf等文件格式),像以往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上课。所不同的是: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单位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固定班级,一个网络班级。上课的内容仍然是教师备好的内容,只需要将讲课稿文件“打开”到讲课板上,整个网络班级的学员都能异地看到内容,当然前提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了该班级。
在网场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开设的课程,免去了路途奔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方便性,同时不乏现场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招生和授课不再受地点限制,可以拓展到整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源市场。
(摘编自《网络教学的意义》,《新课程研究》2011年第6期)
4.下列关于网络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授课中,“视频会议”可选择部分成员构成临时视频团队,也可选用“全员静音”,或单击某生“静音”,还可随时点评学生的优缺点
B.“发起直播”可以提前多次录制,择优发到群里,也可直接对学生直播。教师可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C.作为远程教学的重要形式,网络教学依靠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具体包括视频广播、视频会议、BBS论坛、聊天室、WEB教材等。
D.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我们尽快改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重点论述了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材料三在阐述网络教学的定义之后着重分析了它的优缺点。
B.根据材料二,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表示“好”和“非常好”的超过50%,从各项评价看,差别不是特别显著。
C.根据材料二,有40%左右的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表示“一般”,由此可见,线上教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D.目前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教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教学方式。
6.请简要概括网络教学的优势。(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云生处有农庄
朱谷忠
车行闽西塘前乡的老盈山,山路弯弯绕绕,偶尔从车窗一侧看去,但见一线空中,飘来万千缕白云,轻纱般徐徐汇聚到半山腰,飘飘袅袅,低回留恋。它们忽而融合,忽而散开,焕发着一种蓬松而轻柔的乳白色。慢慢地,所有的云丝都融在一起,变幻不定地朝更深的山谷飘去——那里,就是我要去的丁町共享农庄。
下车后,站在缥缈的浮云里,仿佛幻境:只见山幽林密,泉隐其中;黄墙黛瓦,沿坡耸立;踏上崭新的水泥路,两边尽是绿油油的菜地。往上看,大棚瓜架上,叶子透出一汪汪翠绿;往下看,竹篱吊着的豆角,嫩生生下垂过尺。往山塘方向望去,一排排槟榔芋枝叶劲遒,一垄垄菜花嫩白透黄,恰似一幅幅水彩画随意铺陈,十分养眼怡心。
这里,就是丁町共享农庄的所在地。早在庄前等我的小巫,快步上来握住我的手,寒暄几句,便介绍说,他们农庄的蔬菜基地都在富硒带上,这里高山上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再加上灌溉的都是可直接饮用的山泉水,蔬菜格外甜美!而这里的鸡鸭禽畜,也是散养的……我请小巫带路前往周边仔细看看。于是俩人一前一后,时而头顶阳光,时而脚踏阴凉,进山坳、钻大棚、探竹寮、访山潭。足迹所至,但见菜畦处处,瓜果遍布,豆荚垂绦,植被茂密。看得出,这块曾经宁谧的山地,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过去,这里曾是僻远贫穷的小山村。我不禁问小巫,促成这一变化的缘由是什么?小巫转过身来,脱口而出:“那是振兴乡村的新理念在这里扎根了。不怕你见笑,我给村民编了两句顺口溜:守护绿水与青山,因地制宜做文章!”小巫笑说他现在的身份就是“职业农民”。我问他,农庄为何叫丁町?他说:丁就是人,而町字取的是字形,意思是想让村民守住这里的山田。他透露,为了建起蔬菜瓜果基地,近年来已投入不少资金,主要目的是想做大深山农业。说到这,他憨厚地笑起来。
来前我已了解到,小巫是这个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当年,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他走出深山,年轻的小巫除了激动,还暗暗庆幸自己将在外面的世界生活了。大学毕业后,他没少闯荡过,当过律师事务所律师,后来创建公司,同时涉足房地产及餐饮服务等领域,成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五年前,他居然放下城市生活,回老家当农民了。
我问他,归来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为了报答桑梓,抑或是难解乡愁?他说:“这些都是吧!不过这些年,在脱贫的过程中,我越发留意到人们经常提到的餐桌安全问题。”小巫说,“这个困扰人们的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我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决心办起农庄的,宗旨就是要让绿色生态走进城市家庭,按照传统有机的方式种植各种蔬菜、精心养殖家禽,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就这样,在政府支持下,小巫创建的丁町共享农庄,于老盈山基地破土。基地绝大部分用的是村里的荒地,确保土壤不会有农药残留。
我听着,记着,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他:“按说,你在大城市已站住脚跟,又有了事业和家庭,为何还决定回乡当一个农民?”
小巫笑道:“不错,我在职场历练过,但我毕竟是一个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人,每次返乡探望父母,特别是前些年回来盖了楼房,我在家里前思后想了一番,深深感到应当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振兴做点什么。”他说,“特别是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在社会发展中,深谙科技的魅力,因此认定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新技术。”
袅袅白云,在山间飘移。这时,有一群灰鹭,从林中腾起,飞过我们头顶。
小巫又介绍说:“其实,我最高兴的事是能看到村民脱贫。另一件就是搞起了传统有机种植,让蔬菜有了儿时的味道!”
不知不觉间,太阳西斜,天边的云朵全都镶上一道道绚丽的金边。我怀着依恋的心情告别一再挽留我的小巫,启程回城。当车在树影婆娑的山道穿行,夕光映照的绿油油植被里,时而传来清亮的蛙鸣。一想到这深山里有小巫这样的“职业农民”,我心中充满了欢喜,也看到了这翠色中闪亮的希望。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巫回乡创办农庄主要是考虑餐桌安全的问题,希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农庄取名“丁町”,是想让村民守住当地的山田。
B.从文中看,当地能实现乡村振兴,有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当地良好的地理条件、小巫这样的年轻人的带动等多种原因。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山村以前的贫穷和现在的美好,“我”来时的疑惑与走时的欢喜,小巫在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生活。
D.文章以“白云生处有农庄”为题,富有诗意,饱含深情,寄托了作者对乡村发展变化的赞美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祝愿。
8.小巫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文章多次写到“白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锥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B.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C.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D.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客,指门客,是我国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且为之服务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B.诗书,指《诗经》和《尚书》等经书,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
C.剖符,是封建帝王用于封赏功臣的契券,用竹或铜、木制成,分剖为二,君臣各执一半。
D.太尉,官名,秦朝时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居三公,西汉初沿袭秦制,地位仍然很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贾能言善辩,受到高祖赏识。陆贾随从高祖打天下之时就以口才好著称,常伴随高祖左右,出使诸侯;后来成功出使南越,得到高祖的赏识和提拔。
B.陆贾直言进谏,高帝采纳建议。陆贾主张得天下后应放弃以武力治天下,却遭到高帝的训斥,但他毫不气馁,极力劝谏,使高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陆贾义正辞严,尉他归汉称臣。陆贾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起初南越王对他傲慢无礼,陆贾义正辞严,晓之以理,最终使尉他接受封赐,向汉朝称臣。
D.陆贾心忧汉室,献计削弱吕氏。诸吕擅权时,右相陈平明哲保身,陆贾为汉朝社稷着想,向陈平献策,让他去联合绛侯,从而打破了诸吕篡权的阴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别蔡十四著作①(节选)
杜甫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崔旰反叛,蜀中大乱,蔡自成都返回京城,途中与诗人相逢。著作,指著作郎,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点明与朋友又逢于巴道之事,此时诗人病重体衰,老友相见,感慨万千。
B.从相聚于凤翔至今已有十年;一个“俄”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之快及二人友情之深。
C.九、十句写诗人为消渴之疾所困,无法当面劝谏皇帝勤勉治国,因而心生愧疚之情。
D.诗歌虽言送别,却不重表达送别之意,而重抒发爱国之情;语言质朴,却字字情深。
15.诗人在诗中多次强调自己病重体衰,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的句子是“
,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失败。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________,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为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________,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________的小事,他们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________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这意味着,即使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也不能受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鱼龙混杂
首鼠两端
微不足道
贯通
B.参差不齐
首鼠两端
微乎其微
贯通
C.鱼龙混杂
朝秦暮楚
微乎其微
贯注
D.参差不齐
朝秦暮楚
微不足道
贯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是其体现
B.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和服务的提供者的顽强坚守
C.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和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顽强坚守
D.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
B.即使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
C.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
D.不管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
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中国的乡村,有许多待挖掘和开发的物质资源和文化亮点,这是由我国古老的文化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空间的单一性不同,在乡村中,每一个具体的空间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内涵。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始终坚持“乡村旅游+”理念,注重多种开发、多种经营,推动乡村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与复合性充分展现。要通过打造复合型乡村空间,挖掘和体现出乡村独特的乡土特色,防止村与村之间出现同质化问题。只有有特色才有发展前景,只有与众不同才有发展空间,这是由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总结出的客观规律。比如,村中古井、老树、老院子、老戏台等乡村独有元素就是特色,把这些特色放大,就可将之变成乡村旅游的一大“卖点”。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之一,居民对垃圾分类践行度普遍较低,①_____________,实现垃圾分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相关规定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强制性”“罚款等关键词。不过,②___________,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具体把握,总体上应当因地而异、因城施策。比如“垃圾围城”情况严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具体把握,总体上应当因地而异、因城施策。比如“垃圾围城”情况严重,或者垃圾分类开展难度大的城市,强制力度不妨大一点,反之则可以适当轻一些。③___________,通过奖励也能达到不错的效釆。比如韩国规定,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处罚金额的80%,这有利于鼓励更多人监督垃圾分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斯坦·李用画笔、金庸用文笔为全球爱戴他们的人们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瑰丽宏伟的世界。
材料二
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准备在联合国世界青年峰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理性’,因此中国人创建了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道德实践需求的功过格”错误。从原文“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来看,“功过格”是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选项强加因果。B.“往往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错误。在第2段中,原文是“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往往”的限定属无中生有,偷换了“彰显”的主语“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C.“‘功过格’比‘善恶格’的称谓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这促使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盛行”错误。从原文“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来看,“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和“这促使……盛行”均于文无据。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B.“……‘善恶格’两种善书”错误。“善恶格”不是一种善书。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也会告诫人们迟早必遭报应”错误。应为告诫和提醒人们要“以过除功”“以功折过”。故选C。
答案:4.D;
5.A;
6.(1)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将来打下基础。(3)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节省时间和精力,增加学习的方便性。(4)突破学校招生和授课的地点限制,有利于学校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5)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教学,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解析:4.文不对题,题干是网络教学,D针对的是传统教学;原文只是说网络教学更有优势,不能就此推论传统教学存在很大不足。
5.材料一题目是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但节选文字重点是“视频会议”和“发起直播”两种方式的利与弊,材料三没提到缺点。
答案:7.C;
8.①懂得感恩,回乡创业扶贫。出身于农村,感到应在自己有能力时,为家乡振兴做点事;开办农庄最开心的是看到村民脱贫。②敢闯敢干,具有商业头脑。大学毕业四处闯荡,成为民营企业家;看到食品安全问题,敢于放下城市生活和事业,回乡因地制宜,开办农庄。③具有新思想理念,科技兴农。深知乡村振兴的理念,守护绿水青山;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深谙科技的魅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新技术。
9.①从结构来看,开头和结尾都点到白云,首尾照应,并照应标题。②描写了农庄优美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一种充满光明、美好、希望的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发展前景的自信和美好祝愿。④暗示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我’来时的疑惑?
与走时的欢喜,小巫在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生活”不存在对比。
答案:10.A;
11.B;
12.B;
13.(1)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面向北方,俯首称臣,但您却想凭借刚刚建立尚未安定的南越,在这里桀傲不驯(负隅反抗)。
(2)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解析:10.“王”是名词使动,意思是“让……为王”,宾语是“诸吕”,故应在“诸吕”后断开,排除
BD
两项;“畏”的宾语是“大臣”,而“有口者”是“大臣”的后置定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C
项。故选
A。
11.B项,“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错误,儒家思想是汉武帝后才成为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B项,“放弃以武力治天下”错误,文中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意思是“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由此可知,并非是“放弃武力”,而是文治武功并用。
13.【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他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他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他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趁此游说尉他道:“您是中原人,亲戚弟兄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凭借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他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他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陆生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听到这些,高帝很不高兴,就对他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高帝听完之后,心情不快,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生说:“那就请您尝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们得到天下,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高帝没有不称赞的。在孝惠帝时,吕太后掌权用事,想立吕氏诸人为王,害怕大臣中那些能言善辩的人,陆生也深知自己强力争辩也无济于事,因此就称病辞职,在家中闲居。
吕太后掌权时期,封诸吕为王。诸吕专揽大权想劫持幼主,夺取刘姓的天下。右丞相陈平对此很是担忧,但是自己力量有限,不能强争,害怕祸及自己,常常安居家中反复思索。有一次,陆生前去请安,径直到陈平身边坐下,在这时陈平正在深思,没有立刻发觉到陆生到了。陆生说:“天下平安无事的时候,要注意丞相;天下动乱不安的时候,要注意大将。如果大将和丞相配合默契,那么士人就会亲近归附;士人亲近归附,那么天下即使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国家的大权也不会分散。为国家大业考虑,这事情都在您和周勃两个人掌握之中了。我常常想把这些话对太尉周勃讲明白,但是他和我总开玩笑,对我的话不太重视。您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接着,陆生又为陈平筹划出几种对付吕氏的办法。陈平就用他的计策,拿出五百金来给绛侯周勃祝寿,并且准备了盛大的歌舞宴会来招待他;而太尉周勃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陈平。这样,陈平、周勃二人就建立起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吕氏篡权的阴谋也就更加难于实现了。等到杀死了诸吕,迎立孝文帝登上皇帝的宝座,陆生对此出了不少力。
答案:14.C;
15.①更能传达出自己无力报效朝廷的遗憾之意;②更能衬托出托付朋友将蜀中之乱、恤民之意上达圣听的期望之切和心意之诚;③更能凸显自己一心为公、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
解析:“敢忘帝力勤”表达的是诗人对朝廷之事不敢玩忽懈怠之意。
16.答案:(1)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2)封狼居胥;
(3)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答案:17.D;18.D;19.C
解析: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一般只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语境说的是影视作品的水平不一样,有高也有低,故应选用“参差不齐”,据此排除A、C两项。第三空:“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语境说的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故应选用“微不足道”,据此排除B项。故选D。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后文的“他们在为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可知,“产品的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这二者之间是选择关系,所以应是“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据此排除B、C两项。结合括号后的内容可知,第2段第一句话强调的中心应是“工匠精神”,因此,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主语也应是“工匠精神”,据此排除A项。故选D。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误用关联词语“即使……也……”,此处应使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据此排除A、B两项;二是结构混乱,“受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句式杂糅,应改为“受一时的利益诱惑”或“为一时的利益所诱惑”,据此排除D项。故选C。
20.答案:中国乡村物质资源和文化亮点多,应在坚持“乡村旅游+”理念的基础上打造复合型乡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解析:这是一段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文字,主要强调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乡村旅游+”理念,开发的具体方法等。这里面包含“要通过打造复合型乡村空间,挖掘和体现出乡村独特的乡土特色,防止村与村之间出现同质化”等问题,主要强调了挖掘乡村旅游的特色性。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①如果没有立法强制
②垃圾分类的强制力度多大才合适
③强制垃圾分类并非只能罚
22.答案:略
解析:(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材料二先引述费孝通的观点,表明中国人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然后指明处理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正确做法: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交流互鉴。
参考立意:(1)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2)多姿多彩共存,文明之美互鉴。(3)交流互鉴,造就多样文明。(4)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5)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