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免疫学的应用—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疫苗经注射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浆细胞识别
B.灭活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
C.二次免疫时抗体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说明抗体是一种高能化合物
D.针对某病毒的mRNA疫苗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多种病毒所特有的抗原,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畜牧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开展预防布鲁氏菌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疫苗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布鲁氏菌即可作为疫苗
B.接种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属于抗体
C.布鲁氏菌病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属于天然免疫
3.当人体注射了用手足口病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B.产生针对该病毒蛋白的抗体
C.形成能识别该病毒的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下列关于乙肝病毒和乙肝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乙肝病毒引起的细胞免疫过程中,相应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只形成一个克隆细胞群
B.第三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迅速分裂成效应B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
C.间隔注射三次乙肝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接种乙肝疫苗属于被动免疫,能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
5.美国辉瑞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为mRNA疫苗,能使人体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获批接种。下列有关该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类型上看,属于灭活的微生物
B.从功能上看,能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刺突蛋白
C.进入人体后,能直接致敏B淋巴细胞
D.进入人体后,能诱发人体发生对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
6.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情况。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种疫苗,具有使机体产生抗体、免疫反应加强的作用
B.接种第二剂疫苗时,抗体产生更快、免疫反应更强
C.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D.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第一剂疫苗注射后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加
7.新冠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基因重组疫苗),I期试验中,该疫苗接种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后,在志愿者体内均产生了特定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的制备不需要用到DNA连接酶
B.志愿者接受新冠疫苗的接种后,体内产生被动免疫
C.主要通过检测志愿者体内新冠病毒的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
D.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已对腺病毒具有免疫力的个体使用该疫苗的效果要差
8.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角膜因其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特性,属于相对免疫赦免区,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免疫排斥这一器官移植所面临的困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B.移植后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
D.对于接受者来说,移植的角膜中含有抗原类物质
9.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致癌因子和物理致癌因子都可以诱发白血病
B.骨髓移植后应设法降低病人免疫系统的功能
C.骨髓捐献者提供的有效成分是造血干细胞
D.癌细胞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和分化
10.免疫赦免区是机体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的部位,如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赦免区免疫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免疫赦免”现象的存在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为胎儿在子宫中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条件
D.器官移植过程中,通过药物促进受体赦免基因的表达,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11.小鼠是生理学实验常用的模型动物。将甲、乙两个品系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于
A
小鼠身上,一段时间后,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
A小鼠身上正常生长,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在
A小鼠身上肿胀潮红,最终脱落。再分别取甲、乙两个品系小鼠的一小块皮肤,分别再次移植到
A
小鼠身上,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
A小鼠身上仍能正常生长,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脱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到
A
小鼠身上的乙品系小鼠的皮肤相当于抗原
B.与乙品系小鼠相比,甲品系小鼠与
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近
C.
第一次移植后,A小鼠对乙品系小鼠的皮肤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D.第二次移植后,乙品系小鼠的皮肤更快地脱落主要与A小鼠产生的记忆B
细胞有关
12.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13.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釆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患者本人的干细胞
C.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14.器官移植技术能成功地替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或改善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B.移植器官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C.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器官,可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问题
D.某些免疫抑制剂能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的原因可能是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
二、填空题
15.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激活类药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通过免疫抑制类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1)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________。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________。这类药物的使用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
(2)树突状细胞中的YTHDF1蛋白能促进溶酶体中蛋白酶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上的抗原性物质被分解,影响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
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____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
②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3)研究发现,血清抗体具有治疗作用。现有禽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请以健康小鸡为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血清抗体具有治疗禽流感的作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概念。人体中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灭活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能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B正确;二次免疫时,机体中存在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同时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使得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但并不能说明抗体是高能化合物,C错误;mRNA疫苗能在人体细胞内通过翻译得到相应蛋白质(如某种病毒所特有的抗原),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学应用的相关内容。天然布鲁氏菌不可以作为疫苗,必须进行减毒或灭活后才能作为疫苗,A错误;接种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布鲁氏菌病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属于人工免疫,D错误。
3.答案:D
解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正确: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手足口病病毒蛋白的抗体,B正确: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形成能识别手足口病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手足口病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在乙肝病毒引起的细胞免疫过程中,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只有一种,因此该细胞增殖只形成一个克隆细胞群,A正确;第三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B错误;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三次疫苗的目的是激发机体产生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C错误;接种乙肝疫苗属于主动免疫,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能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D错误。
5.答案:D
解析:A、新冠疫苗为mRNA疫苗,能使人体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不属于灭活的微生物,A错误;
B、新冠疫苗为mRNA疫苗,能使人体细胞翻译出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B错误;
C、进入人体后,能使人体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再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错误;
D、进入人体后,能诱发人体发生对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进而产生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接种特异性的抗原后,机体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使免疫反应加强,A正确;二次免疫时,免疫反应会更快、更强,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C正确;二次免疫中抗体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第一剂疫苗注射后残留的抗体量不会增加,D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学的应用。重组基因疫苗需要将腺病毒的基因和新冠病毒的基因进行连接,所以需要用到DNA连接酶,A错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主动免疫,B错误;接种新冠疫苗后,主要通过检测志愿者体内新冠病毒的抗体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C错误;由于重组病毒含有腺病毒的抗原,所以已对腺病毒具有免疫力的个体使用该疫苗的效果比普通人要差,D正确。
8.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移植后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进而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正确;对于接受者来说,移植的角膜中含有抗原类物质,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免疫赦免区免疫细胞的死亡是赦免基因的表达启动自杀程序而导致的,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缺陷,而是免疫系统在特定部位的特殊
适应,B错误。子宫的免疫赦免使得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保障
了胎儿的生长发育,C正确。器官移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如果能够促进特定部位形成
免疫赦免,则可避免排斥的发生,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D正确。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次移植后,乙品系小鼠的皮肤更快地脱落主要与
A小鼠产生的记忆
T
细胞有关,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A、环孢素A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因此不能预防和治疗艾滋病,A错误;
B、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B错误;
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因此可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C正确;
D、环孢素A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不利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患者本人的干细胞,这样不会发生排异反应,B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C错误;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D正确。
14.答案:A
解析: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A错误;临床上最常见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起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B正确;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的相关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时,因遗传物质相同,所以不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C正确;异体器官移植由于免疫排斥而成活率较低,发生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某些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确。
15.答案:(1)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能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的器官更易于成活
容易
(2)①远小于
②增强
(3)将若干只健康小鸡分成两组,同时注射禽流感病毒后,一组立即注射禽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鸡是否出现禽流感症状
解析:(1)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
是否一致或相近。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器官更易于成活,但这类药物由于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其使用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
(2)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这是因为YTHDF1基因敲除,不能表达
YTHDF1蛋白,从而解除了对T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免疫作用增强,
排斥反应使肿瘤块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
②由题意可知,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增强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3)实验目的是证明该血清抗体具有治疗禽流感的作用,故实验自变量为血清抗体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鸡是否出现禽流感症状。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