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25 06: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阅读教材P16-17页内容,完成教材自主学习模块的填空内容。
第一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
生态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核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
(1)水土流失
(2)自然灾害频率加快
(3)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4)草原退化
(5)荒漠化严重
(6)水资源短缺
(7)大气污染严重。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组长记录答案,并对小组问题进行记录。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发言。
1、荒漠化与荒漠有何不同?
2、荒漠化与沙漠化又有何不同?
3、用逻辑图展现荒漠化的过程。
4、荒漠化的类型,我国各地区荒漠化的差异
5、结合图2.1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6.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7.总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8.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9.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2、荒漠化与沙漠化又有何不同?用逻辑图展现荒漠化的过程。
1、荒漠化与荒漠有何不同?
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的产物。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荒漠化是一种过程(动态变化),荒漠是一种景观(静态结果)
第一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
每个小组一名代表起立,进行展示,质疑,补充。
植被遭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
力长期丧失
荒漠景观
3.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易受
使
导致
形成
华北平原
云贵高原
西



4.荒漠化的类型
青藏高原
参考金版教材探究一方法指导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态,最终呈现沙漠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在石质山地区,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呈现出类似于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尤为典型。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集聚,所形成的现象称为次生盐渍化。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常见。
深居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范围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三省和甘肃省北部
在图上找出范围界限、400mm等降水量线,并说出海陆位置特征。
5.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
5.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
结合西北地形图(教材P16,图2.1),描述西北地形的特征?
参考答案: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东部半湿润地区的草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
沙棘
沙拐枣
沙棘
干旱的荒漠
岩漠
沙漠
绿洲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植被覆盖减少
气候干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风力作用强
气候干旱
风沙活动强
地表疏松物质多
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2、直接原因
1、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不当是根本原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
害严重地段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减少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内陆区
西
海陆位置


降水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绿洲地区
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缺水源地区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回归课标:
1.知道荒漠化概念即发生过程,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2.理解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根据材料能够分析区域发生荒漠化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