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事件的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所了解,
本节课应使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意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使学生能定性地认识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发生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数学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只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3、会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2、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分类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
2、请问:农夫等到兔子这件事还可能发生吗?
3、造句
请同学们用“可能”、“必然”、“
不可能”描述下列语句。
例如:“守株待兔”是可能发生的。
1、拔苗助长
2、竹篮打水一场空
3、画饼充饥
4一箭双雕
(二)、观察归纳
1、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2、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你能将上述事件分类吗?怎么分?
3、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4、指出三类事件的联系
(三)、尝试成功
给出三种题目:生活常识、自然科学、数学探究,
说一说,三种题目中的各个事件是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生活常识:
(1)在下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包揽乒乓球比赛所有金牌是
事件;
(2)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朝上的点数是3是
事件;
(3)从车间刚生产的产品中任意抽出一
个是次品是
事件
。
自然科学:
(1)在空旷的草地上抛掷一石块,石块终将下落是
事件;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气温为20℃时,水结成冰是
事件;
(3)小红看到蚂蚁在搬家,判断说:天可能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天就要
下雨是
事件
数学探究: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相交是
事件
(2)若
a是实数,则是
事件;
(3)用长度分别为10cm、20cm、40cm的小木棒首尾连接,做出一个三角形
是
事件。
比一比:
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吗?以前后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
(四)、讲解例题
例:在一个箱子里放有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属于哪类事件?
(2)如果摸出一个球,是黄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3)如果摸出一个球,是黄球或者是白球,这又属于哪一类事件?
(4)从箱子摸出一个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5)如果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学生学会用列表、画树状方法图统计简单事件的各种结果数。
变式1:在一个箱子里放有一个黄球和二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如果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变式2:在一个箱子里放有一个黄球和二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如果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不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国王,由于崇尚迷信,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归: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即在两张小纸上分别写着“生”和“死”的字样,由执法官监督,让犯人当众抽签。如果抽到“死”字的签,则立即处刑;如果抽到“活”字的签,则被认为这是神的旨意,应予当场赦免。……………………
三个问题:1、问题:在法规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2、问题: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3、问题: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身边的事件有哪些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活动性原则:教学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活动,使学习伙伴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沟通,集思广益、突破创新,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应该算比较顺利,但在最后10分钟教学速度有点快,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练!
在一定条件下的事件
不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