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2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2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20: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内环境的稳态—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
B.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D.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2.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的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液和血浆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中的
C.淋巴管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3.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4.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增多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K+、Cl-有关
B.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增加,内环境温度会急剧升高
C.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会导致组织水肿
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6.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激素、呼吸酶、乙酰胆碱均能分布于组织液中
C.骨骼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CO2可进入组织液中
D.血浆蛋白过高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正常人的血浆pH仍将维持在7.35~7.45
D.在寒冷的室外,正常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仍将维持在37℃左右
8.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下列不属于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的是(
)
A.血浆中存在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B.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C.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9.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
A.肌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液→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
B.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并恒定不变
C.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D.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C.该“媒介”中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有关
D.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12.如图表示正常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可表示泌尿系统,②→③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②增多
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肝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肝细胞
D.①中若Ca2+浓度过低,则会引起肌肉抽搐,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3.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共穿过了几层膜(
)
A.3
B.4
C.5
D.6
1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或描述的物质可看作是直接进入内环境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和氨基酸
⑤进入胃中的牛奶
⑥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5.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pH可能有略微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C.稳态的调节与神经、体液有关,与免疫调节无关
D.抽搐可能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
16.以下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群体水平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B.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7.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体温调节失衡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18.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19.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图示实验结果说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C.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血浆弱
D.图示三条曲线所示结果均是科学合理的
20.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渗透压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平衡
⑤氨基酸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1.以下关于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B.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2.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pH可能有略微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抽搐可能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
23.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肿胀的症状,下列不会导致水肿的是(
)
A.人体感染丝虫后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堵塞
B.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C.急性肾炎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
D.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
2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组成成分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细胞外液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C.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细胞代谢过程是由内环境中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
25.下图为人体的体温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体温存在差异
B.0~10岁小孩的新陈代谢速率要快于65岁的人
C.体温由35.9℃→37.6℃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
D.人体体温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导致酶活性降低,食欲不振
26.内环境稳态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保证细胞行使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B.刚从平原进入高原时,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C.饥饿时,头晕的原因是脑组织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供能
D.若某健康人的肾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则其尿量减少
27.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状态
B.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C.内环境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为细胞提供大量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28.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寒冷时手脚冰凉,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说明其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D.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人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这与氧气供应不足有关
二、读图填空题
29.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___]”中填字母,“_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a、d、f分别表示________;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至少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_]_________。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__]_________,将导致________。
30.在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表中所示为其体内相关液体的pH,图1、图2分别表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情况和体温变化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液体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4
7.7
8.0
(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中,正常的是_________;其中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_。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一般必须严格控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3)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4)从表格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而不是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故选A。
2.答案:C
解析: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的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血液循环,因此,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液和血浆,A正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据此可知,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中的,B正确;淋巴液是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管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C错误;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然后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最后进入血液循环,D正确。
3.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液组成,②是细胞内液,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液,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4.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A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加,水更多地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D正确。
5.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人属于恒温动物,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增加,但内环境温度仍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急剧升高,B错误;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会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正常人剧烈运动后,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中,因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而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液的成分与功能等。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存在于组织液中,B错误;骨骼肌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错误;血浆蛋白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液向血浆中渗透,组织液减少,D错误。
7.答案:A
解析: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由于正常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通过等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pH可维持在7.35~7.45,C正确;在寒冷的室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仍可使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维持在37℃左右,D正确。
8.答案:D
解析:血浆中含有一些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血液中的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调节血浆pH的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而不是食物中,D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肌肉注射过程中,药物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再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静脉注射过程中,药物直接进入的是血浆,然后随血液循坏到全身各处,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因此B正确。
10.答案:B
解析: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A正确;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并非恒定不变,B错误;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正确;血浆中含有、等离子,可调节血浆pH,使之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11.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A正确;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B正确;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有关,C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
12.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即③→①过程,②→③过程为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的过程,A错误;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K+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后进入A(循环系统),由①(血浆)进入②(组织液),最后进入肝细胞,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①(血浆)或③(淋巴液),D错误。
13.答案:C
解析: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膜,再出细胞膜,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总共要穿过5层膜。
14.答案:B
解析: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②正确;葡萄糖、CO2和激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③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胃是消化道,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⑥正确。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②③⑥。故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能使血浆pH有略微下降趋势,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由血钙浓度过低引起的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D正确。
16.答案:D
解析: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17.答案:B
解析: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高原反应是由血氧浓度过低导致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由机体体温调节失衡,水盐平衡失调所致,C正确;尿毒症是由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引起的,D正确。
18.答案:D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的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C正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19.答案:D
解析:本实验是要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清水组和缓冲液组属于对照组,A正确;由图可知,血浆组中加入HCl的量较少时,溶液的pH可基本保持不变,当超过一定限度时,随着加入HCl的量增多,溶液的pH不断下降,因此图示实验结果说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通过对照实验可以看出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缓冲液的强,C正确;随着加入HCl量的增加,清水组溶液的pH应下降,而图中其pH是上升的,因此清水组所示结果明显不科学,D错误。
20.答案:D
解析: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为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条件,①~⑥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答案:D
解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正确;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22.答案:C
解析: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有略微下降趋势,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中暑产生的原因是内环境稳态失调,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由血钙浓度过低引起的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D正确。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人体感染丝虫后主要淋巴管道被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将导致组织液不能及时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多,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水分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减少一般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不会导致组织水肿,B符合题意;急性肾炎引起蛋白尿,导致蛋白质随尿液流失,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造成组织水肿,C不符合题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
D不符合题意。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它们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细胞外液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正确;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细胞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D错误。
25.答案:C
解析:A、图示说明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体温存在差异,A正确;
B、0~10岁小孩的新陈代谢速率要快于65岁的人,体温较65岁的人偏高,B正确;
C、体温由35.9℃→37.6℃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D、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稳定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体温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导致酶活性降低,食欲不振,D正确。
故选:C。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实例。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A正确;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较低,易造成体内缺氧,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B正确;饥饿时,血糖含量会暂时下降,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葡萄糖是机体内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的主要供能物质,特别是脑组织,其活动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C正确;若某健康人的肾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则肾小管液渗透压升高,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
27.答案:D
解析: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恒定状态,A错误;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内,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等各个层次上,D正确。
28.答案:B
解析: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寒冷时虽然手脚冰凉,但体温仍能维持正常,因此不能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B错误;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人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这与氧气供应不足有关,D正确。
29.答案:(1)2/3;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
(2)④;e→d→c→f→g;4;g;组织细胞
(3)f;组织液;组织水肿
解析:(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a为淋巴液,d为血浆,f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④,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O2结合于血红蛋白上,因此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其中要穿过一层红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一层组织细胞膜,所以至少共穿过4层膜结构。组织细胞(g)内的CO2浓度最高。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f)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30.答案:(1)血糖含量、体温、液体的pH;血糖含量、体温
(2)0.9%;防止细胞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而失水或吸水,乃至影响其生理功能
(3)同一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中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一般不超过1

(4)不同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解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80~120
mg?dL-1,体温在37
℃左右,体内不同液体的pH也不同。上述指标中正常的是血糖含量、体温、液体的pH。由于液体中胃液、肠液、胰液等消化液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血糖含量、体温。
(2)为防止细胞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而吸水或失水,乃至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医生常用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
(3)据图2分析,同一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中的不同时刻存在着差异,但该差异一般不超过1
℃。
(4)表格中,由于不同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故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