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元素周期律
IUPAC
Li
Na
K
7
23
39
Ca
Sr
Ba
40
88
137
Cl
Br
I
35.5
80
127
S
Se
Te
32
79
128
P
As
Sb
31
75
122
1829年,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
1862年,尚古多画出了“元素螺旋图”
1865年,纽兰兹发现了“八音律”
门捷列夫
元素的根本特征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
氢
Li
锂
B
硼
C
碳
N
氮
Be
铍
O
氧
F
氟
Na
钠
Mg
镁
Al
铝
Si
硅
P
磷
S
硫
Cl
氯
1
7
11
12
14
14.1
16
19
23
24
27.4
28
31
32
35.5
H
氢
Li
锂
Be
铍
B
硼
C
碳
N
氮
O
氧
F
氟
Na
钠
Mg
镁
Al
铝
Si
硅
P
磷
S
硫
Cl
氯
1
7
9.4
11
12
14
16
19
23
24
27.4
28
31
32
35.5
9.4
门捷列夫的“元素纸牌”
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1869年
类硼
类铝
类硅
1872年
1875年,布瓦博德朗发现镓元素
金属镓比重为4.7
金属镓比重应为5.9
~
6.0
比重为5.9
1880年,尼尔森发现了钪
1885年,文克勒发现了锗
类硼
类硅
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排列
H
1
Li
7
Be
9.4
B
1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Mg
24
Al
27.4
Si
28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He
4
Ne
20
Ar
39.8
H
1
He
2
Li
3
Be
4
B
5
C
6
N
7
O
8
F
9
Ne
10
Na
11
Mg
12
Al
13
Si
14
P
15
S
16
Cl
17
Ar
18
K
19
Ca
20
按原子序数排列
研究X射线光谱
1913年,莫斯莱
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
运用Excel软件作图功能,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柱状图,观察并描述元素周期律。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
运用Excel软件作图功能,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观察并描述元素周期律。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
电负性
元素性质为什么会呈现周期性?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3
运用Excel软件作图功能,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制柱状图,观察并总结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收获和体会^o^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门捷列夫(共9张PPT)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
B
Al
Si
Ge
As
Sb
Te
2
3
4
5
6
7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Po
At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F
Cs
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位于第六周期第ⅠA族(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最低负价数=主族序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
-
8
3、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构
位置
性质
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1)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2)可预测或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见课本P.18
4、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意义
练习:
1、下列递变情况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不正确
C(共15张PPT)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二课时
共价键
1、什么样的元素间容易形成离子键?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离子键的?
2、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什么?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
Ca
,
O2-
,
Na2O
,
MgCl2
。
复习回顾
阴、阳离子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
·Ca
·
[
O
]2-
··
··
:
: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如H和Cl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讨论
我有七个电子,还少一个
我只有一个电子,也还缺一个
H
原子
Cl
原子
分析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
·
Cl
··
:
H
·
+
→
Cl
··
··
H
··
··
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一、共价键
定
义:
成键元素:
形成特征:
成键粒子: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有电子的共用,没有电子得失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特殊:AlCl3
原子
二、共价化合物
1.定义:只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
备注: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有离子键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比如,NaOH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键结合,NaOH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单质)的表示方法
书写要求:
1.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
2.共用电子对不归属于成键其中任何一个原子,不标括号[
]和电荷
3.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⑴电子式
试一试:写出下列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1、
H2、Cl2、HF、
2、
H2O、NH3
、CH4
3、
N2、
CO2
H
H
..
·
·
·
·
·
·
·
·
·
·
·
·
Cl
Cl
·
·
..
H
F
..
..
..
N
N
︰
︰
…
…
总结方法:一般是中心原子差几电子达稳定结构,
自身就需拿出几个电子和其它原子发生共用。
较复杂物质(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NH4+的电子式:
Na2O2的电子式:
要求掌握:
离子:
OH-
NH4+
O22-
物质:
NH4Cl
NaOH
Mg(OH)2
H2O2
Na2O2
【问题1】在HCl中,为什么H元素显+1价、Cl元素显-1价?
结论: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问题2】在H2分子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何为0?共用电子对有无偏移?
结论: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
巧记:同非
1、判断下列化合物的类型
NaOH、H2S、MgCl2、H2SO4、KNO3、CO2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课堂练习:
NaOH
NaOH
MgCl2
KNO3
KNO3
CO2
H2S
H2SO4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分子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离子化合物可以同时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E.
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成键元素
成键方式
原子通过
形成
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
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
.
.
表示方法
特例
NH4Cl
AlCl3
课堂小结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Cl
··
··
H
··
··
大多数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得失电子
阴、阳离子
共用电子对
阴、阳离子
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