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5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咬文嚼字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教学目标 1.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及作者的阐释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提炼中心论点。3.能对课文观点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4.通过品味佳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2.品味佳句,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思路 故事“导入”——创设情境“解题”——梳理文脉,提炼观点———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拓展延伸,迁移应用——课堂小结
主要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拓展训练法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李白妙联智戏杨国忠的故事导入新课: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整。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对杨国忠的上联。 让学生初步感受炼字的妙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解题 1、分别设置三个不同的情境(幽默笑话)来探讨“咬文嚼字”的不同含义。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咬文嚼字”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学生根据三个幽默笑话归纳“咬文嚼字”的不同含义。 通过幽默笑话激发学生思考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梳理思路,提炼观点 请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提炼本文观点。
学生分成两大组思考讨论问题,然后由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四、分析评价作者观点 分析评价作者列举的事例。教师提问:(1)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2)这几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3)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学生在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同时会逐渐领悟到“文字与思想感情的联系”。从而解答了“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五、拓展训练 苏小妹巧添字(老师示范引导)。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诗句。(老师点拨、总结)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首未填完的曲子。 学生赏析诗句。学生动手填曲。 拓展训练环节可以使学生运用本文所学观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六、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下节课任务。 学生跟随老师思路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有整体把握。
七、课后练习 2006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学生课后思考。 这一高考试题与本堂课挂钩紧密,可以有效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局限于提炼、分析文章观点,忽略了文章的“理趣”。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感到很枯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努力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采取故事导入和情境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提炼文章观点的环节中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力求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师生共同创造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本文观点,而且对作者观点要有自己的理解。拓展迁移环节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充分渗透了愉快教学的教育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重点难点突出,注重文本分析,学生能真正的学有所获,绝非华而不实的表演课教学设计。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该教学设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加入学生提问环节,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了。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