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档属性

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2 2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5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年级 高二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学目标 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思路 按照“笑-思-悟”的过程引导学生。
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 课本、《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设题启发:在文学的天地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走南闯北,我们可以跟随鲁迅走进古老的鲁镇,感受祝福的气氛;我们可以陪伴郁达夫来到故都,感受北方秋的韵味;我们可以聆听巴金老人对小狗包弟的回忆,回到沉痛的年代,体会文学大师的赤子之心。这节课我带同学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叫——你们告诉我? 二、简介作家,回顾作品,了解契诃夫的其它作品。 一、学生口头回答。二、介绍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 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2、激发兴趣,引发思考。3、检查预习,回顾旧知。4、感受特色,把握主题。
二、信息筛选,初步感知 一、速读课文。找出别里科夫“可笑、可恨、可怜、可悲”之处。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二、整理归纳答案,划分层次:套中人的形象套中人的婚姻套中人的死亡 学生以大组作为一个整体:(1)划分大组阅读范围;(3)要求大组同学在自己阅读范围内尽量将答案找齐,做到其它大组无内容补充,算成功。 一、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感知课文,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二、加入竞争,增加积极性;三、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分析思考 一、讨论探究别里科夫性格危害。1、“套子” 套住的难道只有他自己吗?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出示部分《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内容)如:别里科夫谈恋爱了,对象是华连卡。华连卡的哥哥柯瓦连科早就痛恨别里科夫,总是恨恨地说:“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你们怎么能跟这个告密的家伙,这个丑八怪相处。2、归纳套中人婚姻部分的情节和大意;3、作者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的用意;4、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是否有真正的“爱情”;5、安排华连卡姐俩的作用是什么?二、讨论探究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文本,结合背景,补充具体的背景资料。三、别里科夫怎么样才能走出“套子”? 学生分小组集体讨论学习:(1)从作品出发,谈作品中怎么写,前后内容怎样联系。(2)求同存异。有分歧,不必统一,贵在有自己的看法。(3) 形成讨论记录。小组长记录,作为发言的依据。 感知课文,提炼主题。
四、综合评价,现实意义 一、套中人的代名词。二、你还见过类似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吗?参考示例:1、《祝福》里的鲁四老爷,满口仁义道德,宣扬礼教,但他却用封建礼教的枷锁辖制了祥林嫂,最终让她在风雪之夜寂然死去。2、我的父母也是套中人。尽管我的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但他们偏偏让我选择这种独木桥,一天到晚唠叨, 学生自由思考回答 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小说的现实意义探讨。
五、课堂作业,成果展示 用文字、绘画、朗诵等多种形式结合完成作业,任选一题:一、别里科夫的传记二、别里科夫的墓志铭;三、别里科夫的追悼词; 一、学生自己寻找伙伴,最多三人一组;二、积极展示。 选题丰富,给学生展示示才华的台,发挥学生特长
六、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课堂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2、大班授课,小组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阅读和创新;3、写作训练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拓展思维有帮助;4、教师降低姿态,作为平等的一员介入学生的讨论、评点,体现课堂的平等和谐;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多媒体素材准备相对不足,如以沙皇专制为背景的电影图片等;2、内容量还可酌情增加。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