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教学目标】
经历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
掌握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
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
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的发现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的证明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实现,添怎样的辅助线的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难点.
【数学方法】猜想与证明,分类讨论,方程思想
【教学过程】
动手发现,证明猜想
让学生通过折叠、展开各自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发现等腰三角形中除了有两条相等的边外,还有其他哪些相等的元素.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论证】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
.
求证:∠B
=C
问题设计:
1.观察你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在沿对称轴折叠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发现两个底角相等的?在以往的证明中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常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折叠中感受重合,从而联想到全等,而通过折叠实物模型这个活动过程,给学生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确定了方向,即在折痕所在的位置添加辅助线)
2.根据这条折痕的特点,你该如何描述这条辅助线呢?(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描述方式,如“作顶角的平分线”,“作底边上的中线”,“作底边上的高线”等等,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先让每位学生思考后说说看,利用已有的知识,这些添辅助线的方法能否证明你最后的结论,如何证明.老师在给出评价和肯定后,选择其中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板书).
【小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也可说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学习,性质巩固
例1: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
=AC
=BC,
那么△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为多少?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不恰当证明:
∵AB
=AC
=BC
∴∠A
=∠B
=C=180°×=
60°)
问题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中已知几条边相等得到角相等的结论?三条边相等如何转化到两边相等?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
小试牛刀,灵活应用
1.在△ABC中,AB=AC,∠A=80°,∠B=
°
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个外角为80°,则∠A=
°
3.在等腰△ABC中,∠B
=80°,∠A=
°
(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例题学习,强化应用
例1,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的两条
角平分线.
求证:BD=CE.
问题设计:
1.证明两条线段长度相等常用什么方法?
2.
BD和CE可以是哪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CBE与△BCD或△ACE与△ABD)
分析题目条件可以得到的结论,以及要证三角形全等需要的条件,两方面结合攻克难点.
大展身手,巩固提高
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
为
度.
2.
如图,在△ABC中,AC=BC,AB=AD=CD,
∠C=
度.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性质
推论
注意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
分类讨论(考虑多种情况)利用方程求角度(找出隐含条件)
∵AB=AC∴∠B=∠C
∵AB=AC=BC∴∠A=∠B=∠C=60°
作业:作业本(2)及同步练习的相关作业(同步练习课后提高第6题选做)
拓展提高
【思考】:对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除了通过证明全等来得到BD=CE这个结论外,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
(通过此题研究面积法解决高线类问题)
【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AC,E是BC边上一个动点,在点E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EF⊥AB,EG⊥AC,那么EF+EG的值是否随点E的运动发生变化?EF+EG与BD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教学思考
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这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不强,又或者有分类讨论的意识,但在分类讨论的方向上(即按照什么进行分类讨论)又不明确。如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小试牛刀,灵活应用)的第(3)小题,学生大都有分类讨论的想法,但分类上不全面,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学生缺少先系统分类这个思想环节,而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一味地强调分类讨论要如何全面,如何仔细可能效果不太明显,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如平时注重并强化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在各个知识点梳理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一种分门别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和迁移可能对分类讨论能力的加强有所促进。
A
B
C
A
B
C
(第2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