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收尾课,从空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空气。通过本课开展的调查、交流、学习活动,学生能从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本课也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梳理。除了让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意义外,也从概括、归纳、整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到的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有助于学生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空气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从整体感知空气,再到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前面掌握的知识为本节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做了很好的知识性铺垫。并且学生也已经具备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尝试用完整、科学的语言描述自己得到的结论。但在此过程中,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格、气泡图、小短文等)呈现自己的总结成果和观点呢?这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性设计,并根据研讨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上进行进一步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4.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2.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3.能回顾和反思整个单元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整理信息的重要性。2.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对大气造成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说出地球被大气层包围着。2.可以描述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难点:能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总结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空气的分布
教师活动:提供大气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介绍,让学生观察。讲解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启发学生思考: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是广泛存在的吗?
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可以说明空气广泛存在的例子。(教师在此环节可补充其他空气存在的图片)
设计意图:首先以地球大气层作为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层。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能够证明空气存在的例子。层层导入,由浅入深。让学生认识到从空中到水中,再到地下都有空气的存在;空气和我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调查空气与生活
教师活动:展示课本中的六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生活中空气与动物、植物、人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空气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观点。
教师提问:我们还可以利用空气来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利用生活经验思考空气的作用,分组展开调查活动,和组内同学交流并填写《我的调查记录表》。
教师活动:播放微课视频并对空气的相关认识进行补充讲解。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通过思考生活中空气与动物、植物、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空气的用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同时播放视频,丰富学生认知。强调地球上的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借助图片、师生交流、梳理调查记录表等方式,明确人类、动植物是离不开空气的,空气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空气单元小结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翻看本单元所有的实验记录单,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带领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如下总结:
(1)集体完成表格,让学生梳理出空气、水和石头四个方面的对比特征。
(2)出示气泡图和科学短文,让学生自行挑选一种总结方式,然后自己进行总结。
(3)给一定时间让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是一节总结课,在结尾部分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整理整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利用多种方式总结出有关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知识。这样的总结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积累学习成果,为以后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学生记录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