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云是天空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聚集而成的。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观察云的形态识别云的不同类型,根据云量判断天气情况。云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很难近距离观察分析云。聚焦部分通过一些贴合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云的思考,如“天空的云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怎么观察云”“云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等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云的方法,探索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材围绕“观察云”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云,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记录云的形态和云量的多少,试着让学生找到不同种类云的特点,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的对云的认识还比较浅显。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甚至进行分类和辨别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积云、卷云和层云的图片,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云的特点,再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并思考他们观察到的云属于哪一类。在观察云量时,学生可以感觉晴天、多云、阴天三种状态,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区分不同种类的云,并根据云量判断天气。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图文记录,判断云的形态。根据云量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云可以给我们提供天气参考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并根据云量判断天气。
难点:根据图文记录,判别积云、层云和卷云,根据云量判断晴天、多云和阴天。
【材料准备】
卷云、积云、层云的图片。晴天、多云、阴天的图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老师待会想出门,大家帮老师想想,会下雨吗?
你是根据什么推测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的关系。(板书标题:云)
教师继续提问:天空的云是怎么形成的?观察云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怎么观察云?云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也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介绍: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设计意图:用简单且贴合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云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思考。
让学生认识云的形成,激发学生观察云的兴趣。
2.探索
(1)认识云的种类和云量
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云?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能用画图的形式表现。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或到黑板上画图。
教师出示积云、层云、卷云的图片,让学生区分并找到它们的形状特点。
教师提问:怎样根据云量判断天气?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天空看成一个圆,分为4部分。云量少于1/4为晴天,云量大于1/4,小于3/4为多云,云量大于3/4或覆盖整个天空为阴天。
(2)到室外观察云
教师提问:云可以帮助我们识天气,让我们到室外观察云,并把我们看到的云用画图或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吧。那么,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又要记录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
①观察云的形状,思考属于什么云?
②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什么天气?
教师组织学生室外观察云。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几组典型的图片认识云的种类,学会认识云和云量的方法,在有一定认识再到室外观测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到室外观察云可以巩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虽然实际观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课堂中一次观察云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产生观察云的兴趣,发现云的奥秘。
3.研讨
学生观测完回到教室,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观测结果。
教师提问:你们的云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看到的云是一样的吗?
学生分享小组的观察结果。
教师提问:观察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学生简单说明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师生研讨。
设计意图: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天上的云与课堂展示的图片不像,组内在判断云的种类时产生分歧等等,在观测的过程中小组之间看到的云不一定是一样的,也让学生对云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种类的云可能是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的。
4.拓展
教师介绍观察天空识天气的途径:晕、华、虹、霞。
设计意图:除了云,天空中还有很多现象可以为我们提供天气信息,如晕、华、虹、霞等等,让学生养成留意天气现象的习惯。
【板书设计(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
6.观察云
云的观测记录表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观测人:
观察项目
可以写出或者画出来
云的形状
云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