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课导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
“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
“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解读
文体解读
本文是新闻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字词学习
澎湃
pénɡ
pài
呼啸
hū
xiào
镌刻
juān
kè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凛冽
桅杆
浩瀚
咆哮
默契
娴熟
殚精竭虑
ɡǒu
wéi
ɡān
mò
qì
pò
hào
hàn
xián
shú
lǐn
liè
páo
xiào
dān
jié
学多音字
着
zhuó
zhāo
zháo
zhe
穿着
着数
着急
顺着
载
刹
zǎi
zài
千载难逢
满载而归
一刹那
刹车
shā
chà
词语解释
现代航空母舰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舰艇战斗部位的简称。船员进行战斗活动的位置。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识。
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一般设置4~6道。
刺骨的寒冷。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舰岛
战位
阻拦索
凛冽
殚精竭虑
课文解读
1
2
3
4
第一部分(1段-4段):开端。
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5段-17段):发展。
写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第三部分(18段-20段):高潮。
写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
第四部分(21段-26段):结局。
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课文解读
原文
这一段是环境描写。
一方面交代活动的场景,点破标题中“海天”这一内容;
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空母舰、海洋、风浪、军旗交织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
“海风呼啸”“斩浪向前”“军旗迎风招展”等词语,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仿如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课文解读
原文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突出舰载机着舰难度很高。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课文解读
原文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写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危险性。
80%
1000多
700多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课文解读
原文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作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自然表达,寥寥数字虽无声,却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渲染了着舰工作人员紧张、激动的心情。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飞行员:“明白!”
课文解读
原文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课文解读
原文
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突出航天工作人员的极其辛苦和一丝不苟。
“紧盯”“密切跟踪”等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塔台内的紧张气氛,暗示了着舰的危险性。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
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动作娴熟和态度谨慎。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课文解读
原文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细节,作者都不惜笔墨地做了详细描述,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纵观全文,构成了一帧帧战鹰着航母的动作画面,精湛而又全面。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课文解读
思考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课文解读
原文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
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
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
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烘托成功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课文解读
原文
这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
作用: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课文小结
本文的体裁是通讯
;
这种新闻体裁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本文属于事件通讯;
本文记叙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载歼-15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结构梳理
一着惊海天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着陆准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着陆经过(飞机临空从容、航母前行娴熟、舰机配合默契)
着舰成功
、稳稳
、惊心动魄
圆满
、欢呼
、激动
场景壮观
振奋人心
作为一篇新闻作品,本文是如何打动读者的?作者是如何获取和组织事实的?
思考
通过反复的渲染、蓄势,营造训练现场的氛围,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从期待到紧张到彻底释放的心理过程,从而受到情感上的冲击;
明确舰载机着舰对于中国海军的意义,对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被人蔑视的中华民族的意义,将个人感情升华到民族感情。
写作分析
以观察所得事实(舰载机着舰的全过程)构成主干框架;
以记录所得事实(主要是文中人物说的话)作为精彩的细节;
以搜集所得资料(插入的背景资料)作为现场采访所得内容的延伸拓展,来突出所报道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课文到此结束了哦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