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图1
图2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问题探讨
图1
图2
不同之处: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细胞吸水胀破。
问题探讨
项目
生存环境
获取营养的方式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水环境中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血浆中
?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
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细胞外液
(1/3)
(2/3)
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体液的组成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
血浆
血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是血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血浆
血液
血液
二、细胞外液的组成--血浆
血清:少了很多凝血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组织细胞,内有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组织细胞浸润其中
淋巴液,淋巴细胞生活其中
血细胞
二、细胞外液的组成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具体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肝细胞等)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组织液
组织液和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
毛细淋巴管壁
CO2和代谢废物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讲解)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左右锁骨下静脉
左右锁骨下静脉
内环境
思考·讨论
?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循环
2、体内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为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组织间隙液)、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占体液总量的三分之一。
知识点小结:
1、体液分为两类,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书P4思考?讨论(以血浆为例)
蛋白质
血糖
脂质
无机盐、
二氧化碳
另:氧气、激素分子、代谢废物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思考·讨论
?
血浆的化学组成
讨论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提示: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或分成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提示:血浆中还含有各种激素、维生素、O2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思考·讨论
?
讨论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提示: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三酰甘油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思考·讨论
?
讨论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成的CO2和水,先排入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部位排出,
CO2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的水分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
血浆的主要成分
水:约占90%
蛋白质:7%--9%
无机盐:1%
血液运送的物质
与血浆成分相近,但并非完全相同.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四看:是否是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五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存在物质:
营养物质:氧气、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
产物:抗体、激素、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存在物质
结构蛋白: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
各种胞内酶和消化酶:如呼吸酶、消化酶等
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液体:尿液、泪液、汗
液、消化液等
四、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为770KPa)
⑴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的溶质微粒数目
必修ⅠP63:红细胞在不同大小渗透压的细胞外液中的形态
生理盐水(等渗)
高浓度溶液(高渗)
蒸馏水(低渗)
(相当0.9%NaCl)
小结:
①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相关。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用哪些溶液溶解药物?用蒸馏水可以吗?为什么?
用于溶解药物的溶液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属细胞的等渗溶液,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不可以用蒸馏水,否则会引发细胞吸水涨破。
四、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酸碱度
(血浆PH≈7.35--7.45)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
如:H2CO3/NaHCO3、NaH2PO4/NaHPO4等
(缓冲对)
四、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
℃左右。
37℃,酶最适温度
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组织水肿的原因:
(1)严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
(2)毛细淋巴管阻塞。
(3)人体局部组织代谢加强,代谢产物增多。
(4)过敏、肾小球肾炎。
拓展:
五、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造成的。
组织细胞
细胞间隙液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增强
过敏、肾小球肾炎
毛细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
蛋白质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上升
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
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代谢废物积累
五、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者组织渗透压升高引起的组织液增多。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外界液体环境
草履虫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无机盐离子(如Na+和C1-)
直接来自于食物,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后被吸收。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细胞代谢CO2
产生的CO2会与H2O结合,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再通过循环系统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形成并排出尿液和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5
6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1.(2014Ⅱ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A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2.(2019全国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
2、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A
直接交换;
B
间接交换;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
4.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