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美食导游
(1)我国的行政区划
要求: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会名称。
知识链接:我国常见的区域划分
(2)我国的干湿区划分
图中A、B、C、D分别表示什么干湿区?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我国常见的区域划分
(3)我国的气候区划分
图中A、B、C、D、E分别表示什么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E: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常见的区域划分
(4)我国的地形区划分
要求: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名称
我国常见的区域划分
NEIRONGSUOYIN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概念
一、区域
区域的含义
①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②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划分而来
③具体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④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的划分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气候和地貌
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划分依据
【例题1】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
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B
C
区域的差异
区域研究的方法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资源等。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环境、科技、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1):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生
物以及资源等。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
(必修2):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结合图例和教材P2页思考,对比分析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
问题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问题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P2思考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条件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下一节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作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商业贸易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油菜、棉花
大豆、甜菜
水稻
玉米、小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P3活动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北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
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
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
南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进深和高度大且楼间距小
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房檐宽
气温高,季节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
区域的发展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现代社会
进步
科技
密集
人口、
城市
稠密的水系→交通阻隔
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
发展缓慢
稠密的水系→天然航道
丰富的劳动力
优越的气候条件
粮食的主要产地
主要的蚕桑和棉花
生产基地
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
农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粮棉生产地位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汉江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1985年
1995年
2005年
?
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丧失的原因
?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
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
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
水稻
蔬菜
油菜
花卉
其他
区域
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发展阶段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社会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概念和特征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总结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下图为我国地形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丰富,植被茂密——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E
B.地面崎岖,地表缺水——F
气候湿润,天府之国——C
C.三面环山,林海雪原——A
沙漠广布,油气丰富——G
D.气候干旱、光照充足——D
地面平坦,一望无际——H
C
3.下列关于图中山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分界线
B.②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分界线
C.③为福建省和湖南省分界线
D.④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D
下图为我国地形图,读图回答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