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8 22:12: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清明上河图》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选取中外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绘画作品,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资料翔实,语言深入浅出。《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生动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既是当年繁荣的见证,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三、导读理解
1.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明确:(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2.概括第1段的内容,并说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这一段的介绍,不仅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3.第4段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画作主体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按照画面开卷、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画卷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司京市区的街道三个部分。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逐次介绍,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最后一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明确: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采用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技法)和历史价值(具有现实主义特性,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5.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列数字,通过“24.8厘米”“528.7厘米”等具体准确的数字,介绍了画作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6.第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自我检测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1.请概括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简要叙述一下“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的场景,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品析画线句子,并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其表达效果。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选段结尾“这紧张的一幕”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面的开卷处和中段所画的景象。
2.场景:早晨,远方是稀疏的丛林,淡薄的雾气笼罩在农家小屋和田野上,弥漫着微微的寒意。?
好处:这样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更能生动地表现出汴京的近郊风光,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3.本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规模宏敞的拱桥的精美结构。
4.指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到来时,船夫们忙碌和桥上挥臂助阵的行人围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