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通过激素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6-15 18: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科学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把食物磨碎。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立即分泌胰液并送到小肠,进行消化活动。那么,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稀盐酸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
狗的血液中
胰腺不分泌胰液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稀盐酸
胰腺分泌胰液
注入
注入
注入
结果
结果
结果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1.沃泰默的实验 :
沃泰默的解释: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假设:
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
磨碎
注射
实验结果: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制成提取液
狗静脉
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
其科学发现包括:①发现了促胰液素;
②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方式—激素调节
二.激素调节
2.激素种类、内分泌器官和生理作用
1.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名师一号p18
例1.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 唾液腺、垂体、下丘脑 B 甲状腺、胰岛、胸腺
C 睾丸、汗腺、皮脂腺 D 卵巢、肝脏、胰腺
例2.下列物质口服后将失去原有作用的是( )
A 胰岛素 B 雌性激素 C 维生素 D 胃蛋白酶
B
A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肾上腺
胰腺
卵巢
睾丸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分泌肾上腺素等
分泌雌性激素等
分泌雄性激素等
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分泌胸腺激素等
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名师一号p18
巨人症
侏儒症
肢端肥大症
地方性甲状腺肥大症
呆小症
算一算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成人约5L血,而马拉松运动员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请问,若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够支持马拉松运动员完成全赛程吗?
血糖
0.8~1.2g/L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肝糖原、肌糖原
合成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转变
(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三. 激素调节的实例
1.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去路
(2)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的主要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p25思考讨论
B细胞
分泌
胰岛素
作用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作用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分泌
⑵ 参与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
0.1g/L
0.1g/L
0.1g/L
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卡
胰岛素卡
(3)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0.1g/L
0.1g/L
0.1g/L
0.1g/L
0.1g/L
0.1g/L
0.1g/L
0.1g/L
糖原
糖原
糖原
糖原
0.1g/L
0.1g/L
(3)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血 糖 浓 度 升 高
下丘脑
某区域
(+)
(—)
血 糖 浓 度 降 低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胰岛 B细胞
+
+
+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
+
+
+
肾上腺素
下丘脑另一区域
肾上腺
+
+
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吃饭
运动
恢复正常
恢复正常
(1)协同作用: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进
蛋白质合成
和骨的生长
促进
机体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
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拮抗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
如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下 丘 脑
垂 体
甲 状 腺
增强新陈代谢,抵御寒冷
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实例二:甲状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刺激
(+)
(+)
(-)
(-)
(+)
4.反馈调节
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
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2)类型
(1)概念:
(3)意义: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过程等)
下 丘 脑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
分别作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
分级调节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糖尿病人除了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外,还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的现象,与此同时糖尿病人逐渐消瘦,请分析原因(三多一少)。
(2)糖尿病患者虽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能量
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
使血糖来源增多;
(1)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
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
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
(3)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
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
激素调节的发现
概念
知识小结
特点:
实例
激素调节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甲状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P29练习 1.C 、D。
2.
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 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 重吸收 水量 排尿量
饮水多 少 降低 减少 增加
缺水 多 提高 增加 减少
激素的分泌主要是由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机体通过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1.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
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 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 C、生长激素、侏儒症 D、生长激素、呆小症
2.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B
C
3. 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控能力较差,有暴力倾向,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某物质,使其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和葡萄糖 D.甲状腺激素和生理盐水
C
4.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
但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
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
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
分泌会增加
C
5.下列关于酶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生产酶
C.所有的激素与酶都是蛋白质
D.两者均可起调节作用 
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7.某一种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尿)而膏浊不止。”此病与下列哪种腺体异常有关
A. 甲状腺 B. 胃腺 C. 胰腺 D. 胰岛
A
A
D
8.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所致。这
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
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主动运输
增加
增加
神经和体液(激素)
下降
(负)反馈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
唾液腺、胃腺等
导管
血管
人体的腺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等

肝脏
胰脏
肛门
消 化 系 统
食道

胃腺
大肠
胆囊
小肠
肠腺
唾液腺
口腔
消化道:
消化腺:
直肠
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
唾液腺、胃腺、
肠腺、肝脏、胰脏
口腔
唾液腺
分泌
唾液
唾液淀粉酶

胃腺
分泌
胃液
胃蛋白酶
胰脏
胰腺
分泌
胰液
胰淀粉酶
胰麦芽糖酶
胰蛋白酶
胰脂肪酶
小肠
肠腺
分泌
肠液
肠淀粉酶
肠麦芽糖酶
肠肽酶
肠脂肪酶
肝脏
肝细胞
分泌
胆汁(乳化作用)
人体的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酶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内
唾液、胰、肠
淀粉酶
胰、肠
麦芽糖酶
淀粉
脂肪
胆汁乳化
脂肪微粒
胰、肠
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胃、胰
蛋白酶
肠肽酶
氨基酸
多肽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