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9: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但他只写过自己的三个老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


藤野先生
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CONTENTS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2.通过典型事件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重点)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难点)
现代散文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包括: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文体知识
回顾旧知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写作背景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相关背景:
检测预习,字词积累
瞥见
畸形
解剖
杳无消息
不逊
诘责
扒手
油光可鉴
发髻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piē

pōu
yǎo
xùn
jié

jiàn


dùn
cuò
多音字

luò

lào
宿

xiù
xiǔ

)下咽

)咽喉

)哽咽

yàn
yān


)解剖

)解元

)浑身解数

jiě
jiè
xiè

)食宿

)星宿

)一宿

)下落

)丢三落四

)落枕
自学检测一(6分钟)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guāngkějià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biāo
zhì(
)了。
3、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yì
zhàn(
),
写道:日暮里

4、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xíng


5、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
luò



绯红
油光可鉴
标致
驿站
畸形
落第
根据拼音写汉字。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
)检查的无礼,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tòng
jí(
)的文字。
7、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xiāo
xī(
)了。
8、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托辞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杳无消息
不逊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
检测预习,字词积累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2.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并以此为基础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在仙台,
与藤野先生
相识
相处
离别
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
(1---3)
(4---35)
(36---38)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1.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
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白描(外貌描写)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医学教授形象。
知识点补充解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就像画国画,只用黑白线条勾勒,描绘出事物的特点。
默读11-23段,找出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对学生认真负责
事件①:添改讲义
第15段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动作描写
对学生严格要求
事件②:纠正解剖图
第16段
藤野先先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那样的画”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没有这回事。”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
事件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严谨求实
事件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典型事件
精神品质
【写作借鉴】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直接评价:
第37段: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结合关键语句品味)
研读课文·探究感情
感激、怀念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自读课文,并思考: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D.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明确: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医术再高,只能医病,不能医治人心。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提示: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促使我改变志向?
课外拓展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纵观全文,可见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怀念。
①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作者爱国思想;
②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
——家国愁思;
③记得“水户”——作者爱国感情;
④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
⑤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作文怀念。
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艺术特色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情感线索: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精读1—3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东京
在文中划出下列句子: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实在标志极了。
但到傍晚……“那是在学跳舞”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实在标志极了。
对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上野赏樱花时精心侍弄辫子的行为进行了细致描写,并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缺乏民族自尊心。
但到傍晚……“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是反语,他们精通的并非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时事,而尽是吃喝享乐的无聊信息。讽刺了这些人不思进取,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反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无非”即“只不过”的意思,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去仙台埋下伏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表现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合作探究·文章主旨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说明了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衬托。
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艺术特色
我们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习到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①选材典型,突出品质;
②双线并行,记叙有序;
③语言质朴,饱含深情;
④多法结合,刻画人物。
文章是如何刻画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1)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情形,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他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
(2)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例如“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活画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3)运用细节描写,对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刻画,突出人物形象。
(4)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例如写耳闻先生衣着“模胡”,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不拘小节。
(5)运用对比手法,将“清国留学生”的腐朽庸俗、不务正业与藤野先生期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的高尚品质进行对比,把思想狭隘、歧视中国人的日本“爱国青年”与热情诚恳帮助中国留学生的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两条线索
四个典型事例
一次思想的转变
两种真挚的感情
藤野先生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小结




在东京:见闻与感受(1-3)
“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不学无术
“我”——失望厌恶、心生离意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4-35)
初到仙台
交往经过
添改讲义(详)
纠正解剖图(详)
关心解剖实习(略)
了解裹脚(略)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仙台:感激怀念(36-38)
与先生惜别: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暗线:爱国思想感情变化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途中见闻
受到优待
正衬
赠送照片、题字叮嘱
比喻夸张反语
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
求实问理
反衬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毫无狭隘
民族偏见
化作动力、增加勇气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正确答案应选(1)
课后作业
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要清醒地认识当时的社会,选择适合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鲁迅最早要从医,是因为他的父亲生病,但是被庸医误了而去世,所以立志要拯救跟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但是经过在日本留学时的幻灯片事件,他震撼了,明白了救中国人的灵魂比救肉体更重要,因而弃医从文。)
鲁迅选择了唤醒麻木着的中国人并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同样的,我们也要在人生选择的道路上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选择。
拓展延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你会树立怎样的志向?
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舒展一下自己的报复和志向。
学习活动(十)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读写迁移:白描
本文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简单勾勒几笔,就极为传神。作者没有过多渲染,就把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请你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一个人,也试着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下吧!(1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学习活动(十)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例文】她中等身材,短发,面相柔和,却又不乏职业的严肃气质;她没有年轻女人夺目的美丽,却有中年女人独有的沧桑和神韵;她眉宇之间透出的一份淡然与从容让她未精心修饰的脸上更显神采,她便是我们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