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溃退(kuì)
由衷(zhōnɡ)
锐不可当(dāng)
B.颁发(bān)
澎湃(pài)
屏息(bǐnɡ)
威风凛凛(lǐn)
C.遗嘱(zhǔ)
翘首(qiào)
酷似(shì)
眼花缭乱(liáo)
D.铿锵(kēnɡ)
履行(lǚ)
巍然(wēi)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泄气 仲裁 建树 锋芒毕露
B.慷慨 飘浮 潇洒 溃不成军
C.镌刻 浩瀚 抵赖 迅猛异常
D.桅杆 娴熟 遁形 振耳欲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某地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当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发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我市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一条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B.散曲是始于宋盛于元的一种文学体裁,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如《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C.“令、贤、仁”用于称对方或对方亲属,如“令堂”指对方的母亲,“贤家”指对方。
D.古人表示排行时,用“伯”表示老大,“叔”表示老二,“仲”表示老三,“季”表示老四。
6.根据提示填空。(前五题每空1分,最后一题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2)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晓雾将歇,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 。
(5)《使至塞上》中,诗人用“ , ”两句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丽壮美的景象融合在一起,表现出雄浑的意境。
(6)请写出本学期学过的连续两句表达对家乡眷恋不舍之情的诗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7~11题,共11分)
(一)口语交际(4分)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4分)
材料一:2019年9月14日~29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11连胜夺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10月4日,国际排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国女排重返世界第一。
材料二:朱婷,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司职主攻位置,被主教练郎平称为世界女排三大主攻之一。荣光背后的朱婷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女孩,家世坎坷:因家庭变故,朱婷的父亲举债度日;朱婷备战奥运期间,母亲面临双目失明,为让朱婷安心训练,父亲朱安亮两次含泪向女儿编织谎言,并驾驶家里“突突突”的农用三轮车,碾出了朱婷的金牌路。
7.阅读材料一,请为中国女排写一段贺词。(不超过8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你是学校阳光广播站的记者小红,现在有机会去采访朱婷,你会怎样向她提问?(至少提两个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5分)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9.作者埃德加·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它的发动者是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汉字书写(2分)
11.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用正楷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三、阅读(12~25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3分)
诗句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9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苟有可观
苟:
(4)皆可以饱
饱: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著名词作家乔羽,曾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美德”指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1分)
泪水中收获力量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36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做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21.品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1段属于什么描写?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怎样理解郭秀莲说的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画线句中的“红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为什么值得珍藏?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完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6.题目一:请以《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责任与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1-5 C D A D D
6.(1)
白云千载空悠悠
(2) 月下飞天镜
(3) 猿鸟乱鸣 。
(4)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5)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6)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7. 示例:尊敬的女排健儿们,衷心祝贺你们以11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再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们不畏强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奋进前行!
8. 示例:朱婷姐姐,您好!我是阳光广播站的记者小红。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可以吗?一是在这些年的职业生涯中,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二是您在假日里最喜欢什么娱乐活动?
9.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10. 逼蒋抗日,停止内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1.
12. 诗句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 考虑,想到。
(2) 共同,一起。
(3) 如果。
(4)使……饱。
14.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5.
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四:“交横”(“空明”)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16.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17.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18. ①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很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③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④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④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观点。
19. 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0. 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或: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中国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对比论证,假设“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
21. 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22.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结构上,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内容上,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23. 这句话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4. 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也是灾区人民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25. 示例: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勤奋努力,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四、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