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目眩(xiàn)
迸溅(bènɡ)
徙倚(yǐ)
略无阙处(quē)
B.亘古(ɡèn)
藻荇(xìnɡ)
殷红(yān)
重岩叠嶂(zhànɡ)
C.愠怒(wèn)
湍急(tuān)
马蹄(tí)
长吁短叹(xū)
D.曦月(xī)
萋萋(qī)
白沙堤(tī)
沿溯阻绝(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柏
征篷
经纶
林寒涧肃
B.侯骑
东皋
落辉
沉鳞竞跃
C.交横
采薇
轩邈
夕日欲颓
D.长啸
缥碧
荆门
鸢飞逆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B.“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鬼”之称。
6.根据提示填空。(前五题每空1分,最后一题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2)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的“ , ”两句描写了西湖早春花草的美景。
(6)请写出本学期学过的连续两句含树木名称的诗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7~11题,共11分)
(一)口语交际(4分)
班级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7.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丽丽的妈妈不同意丽丽参加这次活动,还说:“学习这么紧张,还是省下点时间复习功课吧,不然的话,一切都只能是梦!”请你以丽丽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5分)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9.选段中的“我”指的是谁?“他”指的是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概括选段中“他”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汉字书写(2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汉字,从中挑选出八个汉字并用正楷将它们写在田字格中。(2分)
三、阅读(12~25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颔联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9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住所。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阙:
(2)良多趣味
良:
(3)不可悉见
悉:
(4)久之不散
散: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文末尾引用“渔者歌”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三峡群峰怎样的特点?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否相同?请作简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9分)
漓江情韵
丛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神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中:“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残疾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改动)
17.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中,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0分)
甜橙树
在油麻地最大的一棵甜橙树下,傻子弯桥睡得真香啊!
三瓢、浮子和红扇来到甜橙树下,低头弯腰,轻轻地绕着弯桥转圈,转累了,就轻轻地坐下来,或望着睡得正香的弯桥,或互相挤眉弄眼,或各自挪挪屁股,脸上都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快乐。
三瓢觉得腿有点坐麻了,拉着浮子跑到甜橙树背后撒尿。红扇害臊,嘴咕嘟着,将脸扭到一边。当三瓢、浮子系上裤子,低头看了一眼由他们尿成的小小烂泥塘时,他们同时互相感应到了心里生起的一个念头。三瓢捡起一根小木棍,浮子摘了一张青麻叶,红扇拔了四五根狗尾巴草,他们先是在弯桥脸上涂了个“八”字胡,然后干脆扔掉手中的狗尾巴草,直接用手蘸上青麻叶上的黑泥浆,在弯桥脸上涂抹起来……
红扇先笑起来,随即三瓢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越笑越疯,直笑得东倒西歪。
弯桥在笑声中醒来了。“三瓢、浮子、红扇,你们都在这儿呢!”他半眯着,“你们知道吗?我刚才做了一串梦,把你们一个一个的都梦到了。”
三瓢、浮子、红扇有些惊讶与好奇,一个个围着弯桥坐在地上。
“先梦见的是红扇。那天很热,热死人了。我跟红扇躲到甜橙树下吃橙子,一人一只大橙子。吃着吃着,树荫变小了,越变越小,我们就挤一块儿。树荫越来越小,下面只能站一个人,红扇让我在树荫下,我跳出来,她又把我推到树荫下。我不干,她就跺脚。树荫像一把伞,阴凉阴凉的。红扇就站在毒太阳下,渐渐地,她的头发晒焦了,红扇用舌头舔焦干的嘴唇,我看着就哭了,一大滴眼泪掉到了地上,潮了。潮斑长大、长大,不知怎地,就变成了树荫,越变越大,越变越大,一直又变到一块田那么大。”
三瓢、浮子和红扇都坐着不动。
“接着我就梦见了三瓢,”弯桥回想着,“是在荒地里。我们走了好多天好多天,就是走不出荒地。那才叫荒地呢,看不到一条河,看不见一点绿,满眼的枯树、枯草。我总是走不动,三瓢就使劲拉着我。枯草突然就烧着了,一忽儿就变成了一大片火,三瓢拉着我拼命跑。后来,我实在跑不动了,三瓢解开裤带,拴在我脚脖子上,拖着我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三瓢看到一棵甜橙树,就爬到树上摘橙子,不知怎地,那橙子老是跳来跳去,三瓢就朝那颗橙子扑过去……‘扑通’一声,他连人带橙子从空中跌下来。我大声叫他,他醒了,把橙子送到我手上。我推了回去,他又推了回来:‘吃吧,就是为你摘的。’”
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
弯桥看看天,有了回去的意思,但看到三瓢他们并无一丝厌烦的意思,就又回到说梦的念头上:“最后梦到的是浮子。梦里,我先见到我妈。她朝我笑,还朝我招手,可我就是过不去。我看到妈妈眼里都是泪,亮晶晶的,妈妈忽然就不见了,半空中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大河那边……’浮子来了,他陪我坐在大河边,一直坐到天黑。第二天,我又坐到大河边,浮子没来,红扇来了,说浮子要砍倒他们家最好的那棵甜橙树。我问红扇:‘他想干什么?’红扇说:‘做船,为你做船。’我拔腿就往浮子家跑,刚到门口,就听到‘咔嚓’一声,甜橙树倒了。我踩着满地乱滚的甜橙跑过去,他却朝我笑笑:‘你要见到你妈妈了……’”
弯桥望着他的小伙伴们,泪光闪闪。
三瓢、浮子、红扇都低着头。
红扇哭起来。
三瓢、浮子走到烂泥塘边,红扇也过来了,他们将黑泥浆涂到自己脸上,只留下一双眼睛眨巴眨巴的。
四个孩子,像四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
(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
21.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结合上下文,品析句子“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中的加点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文以《甜橙树》为题有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读完这篇小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弯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故事的开头小伙伴们很快乐,故事的结尾小伙伴们也很快乐,请简要说说这两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
26.题目一:请以《我爱__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1-5.B C A C D
6.(1) 烟波江上使人愁
(2) 牧人驱犊返
(3)水中藻、荇交横
(4)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5)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6)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7. 示例:中国梦,犹如翱翔在中国苍穹之上的雄鹰,犹如在中国辽阔黄河上的奔流;而我们的中国梦,犹如绽放在中国藤蔓上的牡丹,明艳美丽。
8. 示例:妈妈,我理解您对我的关心。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心中有梦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9. “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他”指的是毛泽东。
10. 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11.略
12.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汇入大海,一往无前,气势磅礴,充满了昂扬的激情。
13.
(1) 同“缺”,空隙、缺口。
(2) 甚,很。
(3) 全,都。
(4) 消散。
14. 在春天和冬天时,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5. 内容上,引用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了秋天萧索、凄清的氛围;结构上,照应前文“三峡七百里”“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两处描写,总结了全文。
16. 都表现了三峡群峰高耸险峻的特点。甲文画线句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之高峻。乙文只有正面描写。
17.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8. 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20.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21. 示例一:三瓢、浮子、红扇捉弄睡着了的弯桥,听了弯桥醒来后给他们讲的三个梦,
三个小伙伴十分感动,最后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示例二:睡着了的弯桥被三个小伙伴捉弄,醒来后讲了自己的一串梦,感动了三个小伙伴,最后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22.结 这个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出三瓢、浮子、红扇被弯桥的故事吸引,也从侧面表现出小伙伴被弯桥所打动,更表现出这三个小伙伴与弯桥关系更亲近了。
23. ①标题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③标题也是文章叙事的线索,而且文章的内容也与标题相关。
24. 看到一个友善、憨厚(淳朴)的弯桥,他渴望友爱、渴望母爱,向往美好生活。
25. 第一个“快乐”是捉弄弯桥带来的快乐;第二个“快乐”是被弯桥的友善感动后,小伙伴们融为一体的快乐。
四、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