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陶弘景
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也具有审美的文学属性。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短文。
2.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短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画面布局的巧妙。
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
《答谢中书书》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xiē)
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朗读课文
山川之
美,古来
共谈。
高峰入
云,清流见
底。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青
林翠竹,四时
俱备。
的
自古以来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耸入
看见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
季节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疏通文意
晓
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
奇者。
清晨
消散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
争着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人间
的
自从
不再
参与,此处指“欣赏”
它,代“自然之景”
奇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一词多义
共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零头
乱
猿鸟乱鸣。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欲
夕日欲颓。
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欲穷其林。想要
古今异义词
①四时俱备。
(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
(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
(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静景)
(动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仰视)
(俯视)
(平看)
(平看)
4.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文章结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板书设计: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晨昏之景
四季之景
晨夕之景
(总)以感慨发端,
总领全文
(总)感慨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与其奇
(分)具体描绘山川美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仰)
清流(俯)
石壁 青林(平远)
晓雾(视)猿鸟(听)
夕日、沉鳞(视觉)
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多重视角
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仰视
平远
高远
静景
动景
听觉
视觉
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俯瞰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呈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通过描写朝夕变化,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写作特色:品味美点
语
言
美
结
构
美
意
境
美
情
感
美
(一)
语言美
骈散结合,整饬生动,
清丽明朗。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结构:总-分-总
(二)结构美: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你能具体说说美的体现吗?
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三)
意境美
你能选择一个角度,说说文章意境美体现在哪里
?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四)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所写景物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借美景抒美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喜悦。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三峡》
《答谢中书书》
相同点
1.内容上:①写景小品文。②写了山高、水清的特点。都提到了猿的鸣叫。2.情感上:都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3.①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②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内容
①写景是为了介绍三峡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②通过猿营造了一张悲凉凄清的氛围。
①写景是为了抒发作者内心的快乐。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②通过猿营造了一张轻松愉悦的氛围。
情感
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②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①表明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②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③流露了鄙弃名利闲适归隐之意。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写法
①景物描写比较具体。②更多用的是间接描写。
①对景物的描写较为概括。②写山高时用直接描写。
风景欣赏
泰山之雄峻
答谢中书书
黄山之幽奇
峨嵋之清凉
峨嵋之清凉
长江之浩渺
洱海之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