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21: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新课导入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对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来革命性贡献。其中,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不管是在受感染的动物抑或受感染病人身上都有显著疗效。青蒿素能在疟疾寄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这也能解释它在对抗严重疟疾上的强力功效。
同学们,猜猜下面这段诺贝尔奖颁奖词是写给谁的。
新课导入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哪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目标导航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资料链接
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资料链接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资料链接
人物介绍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资料链接
诺贝尔奖介绍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料链接
诺贝尔奖奖章
正面
背面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资料链接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趣事
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遗嘱
渗透
卓有成效
仲裁
拨款
逝世
颁发

shèn
zhuó
zhòng

shì
bān
预习检测
重点词语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
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效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①):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二部分(②-④):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初读感知
听同学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消息结构的各个部分,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2、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可以列表说明。
3、参考课文旁批,看看这则消息都写到了哪些内容。
初读感知
1、找出消息结构的各个部分,应用阅读消息的方法。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主体: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背景:消息第4段
初读感知
2、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可以列表说明。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诺贝尔奖基金会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
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以后授奖仪式将每年于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初读感知
3、参考课文旁批,看看这些消息都写到了哪些内容。
①交代本次颁奖的时间地点事件,引述诺贝尔的遗嘱。
②介绍获奖者情况
③介绍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④交代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资金管理和评奖两权分离
事实准确、报道全面、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正面直接报道,属于标准的常规写法。
语言平实、客观、准确、简练,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精读品味
第一部分(第1段)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精读品味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精读品味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
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
解和掌握。
精读品味
5、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含英咀华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含英咀华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含英咀华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拓展延伸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拓展延伸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拓展延伸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拓展延伸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结束语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悟,关于学习,关于工作,关于人生……
课文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
颁发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主体:获奖者及其贡献、
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背景: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
赞美贡献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