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3 15:4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测试题
1.(2分)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是______
A.体液
B.消化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2.(2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A.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
值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2分)夏天气候炎热,户外工作人员会经常“中暑”。人“中暑”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血浆
下降
C.渗透压下降
D.细胞代谢紊乱
4.(2分)下列物质中,均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______
A.甲状腺激素、抗原、尿素、免疫球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2分)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
的相对稳定
6.(2分)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线粒体基质中
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7.(2分)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神经
体液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B.体液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形式
C.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不大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8.(2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9.(2分)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互相渗透转变的是______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淋巴
10.(2分)下列关于医用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浓度为
的氯化钠溶液
B.可以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
C.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
D.可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
11.(2分)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______
A.唾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12.(2分)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范围
D.细胞内的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13.(2分)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______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
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14.(2分)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
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
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15.(2分)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
会______
A.大于
B.小于
C.维持在
D.始终稳定在
16.(2分)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


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
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
中液体的量增多
B.
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


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甲、乙、丙细胞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7.(2分)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
浓度高于①处,而
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①的
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
含量较多
18.(2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肝脏细胞
B.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
D.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减少
19.(2分)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液
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环境剧变可能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20.(2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人体全部体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胃周围的血液中
小于
C.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人也会患病
D.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所以二者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差不大
21.(4小题共12分)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水疱内的液体是______,一般是由_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2分)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含量不同。
(3)(4分)内环境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填标号)组成的。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2分)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
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
的浓度相反。
22.(5小题共10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2分)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2分)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
(4)(2分)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2分)能与⑥相互转换的成分有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3.(4小题共4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

表示结构,



表示液体成分。据图分析回答:
(1)(1分)图中
,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浓度最低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的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
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
(2)(1分)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不会导致血浆
降低,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3)(1分)在正常情况下,组成
结构的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若人体因营养不良而产生水肿症状,则是由于______(用字母表示)增多直接造成的。
(4)(1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这些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排出体外。目前普遍认为,通过______调节网络,能让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达到平衡。
24.(6小题共18分)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液体。请据图回答:
(1)(4分)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①②③中
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数字代号);
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数字代号)。
(2)(4分)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图中的______和______。(填数字代号)
(3)(2分)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疱,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______(填数字代号)。
(4)(4分)正常人体中,①中
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③,①中
浓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③。
(5)(2分)正常情况下,②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A.麦芽糖
B.尿素
C.过氧化氢酶
D.促胰液素
(6)(2分)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______。
①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②
转运氨基酸;③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④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⑤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⑥血浆蛋白的合成
25.(4小题共24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8分)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其中
代表______,
代表______,
代表______。
(2)(4分)填写图中

的名称:
______;
______。
(3)(4分)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系统。
(4)(8分)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系统,
的排出要经过______、______系统。
1.【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体液与体外液的概述、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详解】略
【答案】D
2.【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的概述
【详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体温、
和渗透压;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D
3.【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稳态失调
【详解】人“中暑”是由于外界炎热的环境超过了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体温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会下降,A不符合题意;“中暑”与血浆
下降无关,B不符合题意;“中暑”与渗透压下降无关,C不符合题意;气候炎热使体温调节紊乱,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而导致“中暑”,D符合题意。
【答案】D
4.【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详解】甲状腺激素、尿素、抗原、免疫球蛋白都可在血浆中找到,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符合题意;麦芽糖属于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不会出现在血浆中,B不符合题意;消化酶分布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坏境相通,因此消化酶不会出现在血浆中,C不符合题意;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正常情况下,在血浆中不可能找到呼吸酶,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能力值】无
【知识点】稳态的概述
【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细胞质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A
6.【能力值】无
【知识点】稳态的概述
【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A
7.【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稳态调节
【详解】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参与协调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根据对稳态的最新认识,稳态不但需要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还需要免疫调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答案】D
8.【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详解】略
【答案】A
9.【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详解】略
【答案】A
10.【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详解】略
【答案】D
11.【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详解】本题考查内环境的内容。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
【答案】D
12.【能力值】无
【知识点】稳态失调
【详解】细胞新陈代谢其实是细胞内的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当稳态被破坏后,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温度条件、渗透压条件、酸碱度条件等不能满足正常新陈代谢的要求。
【答案】D
13.【能力值】无
【知识点】稳态调节
【详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
14.【能力值】无
【知识点】稳态的概述
【详解】略
【答案】B
15.【能力值】无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详解】略
【答案】C
16.【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组织水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详解】由题图可知,
为淋巴液、
为血浆、
为组织液,组织液中没有血浆蛋白,A错误;
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

等有关,酸碱度与

等有关,C正确;


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答案】A
17.【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调节
【详解】题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液,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题图中的②(组织液)渗回①(血浆)的量比②(组织液)渗入④(淋巴液)的量多,A错误;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组织细胞消耗
并排出
,随着血液流动,⑤处的
浓度高于①处,而
浓度相反,B
正确;饭后一小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储存葡萄糖,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错误;①的
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D错误。
【答案】B
18.【能力值】无
【知识点】组织水肿、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详解】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①血浆
②组织液
肝脏细胞,A正确;
B、①是血浆、胰岛素,B正确;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③淋巴;
D、肾炎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②组织液增加。
故选:D。
【答案】D
19.【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稳态失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稳态调节
【详解】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液,B正确;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定都会减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
【答案】C
20.【能力值】理解能力
【知识点】稳态的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错误;
胃液中含有胃酸,
较小,但胃周围的血液的血浆中由于含有缓冲物质,
仍为
,B错误;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人也有可能会患病,C正确;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D错误。
【答案】C
21.【能力值】综合运用能力
【知识点】(1)组织水肿
(2)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详解】(1)由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由血浆中的水分渗出形成。
(2)①血浆与②组织液相比,两者成分大体相同,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
(3)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血浆渗出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进入血管形成血浆,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图见答案。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
浓度高于①处,而
的浓度相反。
【答案】(1)组织液;血浆
(2)蛋白质
(3)①②④
(4)高于
22.【能力值】综合运用能力
【知识点】(1)组织水肿
(2)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4)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5)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②是毛细淋巴管,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即图中的⑥。
(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3)④和⑥相比,⑥组织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4)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等缓冲物质,能维持
稳定。
(5)⑥是组织液,④血浆、⑦细胞内液都可与其相互转换。
【答案】(1)⑥
(2)①④⑥
(3)蛋白质
(4)酸碱度()
(5)④⑦
23.【能力值】无
【知识点】(1)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详解】(1)略
(2)略
(3)略
(4)略
【答案】(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
(2)血浆中具有调节
稳定的各种缓冲物质
(3)组织液和淋巴;
(4)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体液—免疫
24.【能力值】综合运用能力
理解能力
【知识点】(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3)组织水肿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5)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6)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比较
【详解】(1)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在①②③中,
的运输方向为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而且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①②③中
浓度最高的是血浆②;
为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因此,
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液①。
(2)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③,而打点滴也就是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②。
(3)皮肤被烫伤出现水疱,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③。
(4)正常人体中,细胞外
浓度高于细胞内,因此①中
浓度低于③;细胞外
浓度低于细胞内,因此①中
浓度高于③。
(5)正常情况下,麦芽糖未被水解成单糖,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浆;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也不应该存在于血浆中,故选AC。
(6)①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生于突触间隙,也就是组织液中;②
转运氨基酸属于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内;③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属于二次免疫,发生在血浆中;④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发生于细胞内;⑤内环境中有酸碱缓冲物质,该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⑥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因此,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②④⑥。
【答案】(1)②;①
(2)③;②
(3)③
(4)低于;高于
(5)AC
(6)②④⑥
25.【能力值】综合运用能力
理解能力
【知识点】(1)内环境及内环境的组成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详解】(1)略
(2)略
(3)略
(4)略
【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消化;循环
(4)循环;泌尿;循环;呼吸第1页
总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