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A.正确
B.错误?
2.
结合语境,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
A.《藤野先生》一文的体裁是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为明线,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
C.《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作者在文章开头生动地描述了“清国留学生”留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做文章,是因为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况且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会给中国人丢脸。
4.
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贵港市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在薛家姐姐6岁时,父亲生病去世,次年,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精神失常而离家出走,至今销声匿迹。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青岛市是山东省食品生产大市,2016年,青岛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达20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2%。
C.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
D.能否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6.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________,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阅读的效率。
A.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B.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
C.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做
D.把阅读当作每天必需的生活内容?
7.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二、
综合读写
8.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
fēi
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fēi(????????)红?
?
?油光可
jiàn(????????)?
?
?樱花(????????)?
?
?宛如(????????)
9.
综合实践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古,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班展开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会。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开场白。
(2)你准备在班上开展那些“爱国主义”活动?(列举两种活动)
?
10.
为了全面了解你家乡的古建筑情况,班里组织了一次“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对本地的古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你决定邀请一位建筑专家讲解。见到建筑专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3)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藤野先生》(节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括并评论。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通读全文,请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2)第三段“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写出你的赏析。
(3)第十三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
(4)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A
6.C
7.D
8.
绯,鉴,yīng,wǎn
9.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2)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
10.
(1)示例:您好!我们班正在组织“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同学们希望能对本地的古建筑有个基本的了解,恳请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2)示例:从建筑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建筑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3)示例:①收集、整理当地古建筑相关资料,并实地观察采访。
②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古建筑的现状。
11.
(1)B
(2)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3)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4)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论: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2.
(1)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2)“啄食”一词照应了前面的“喙”,形象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取“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3)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
(4)一是以海棠、文竹、月季的娇弱和仙人掌的倔犟进行对比;二是由仙人掌的皱纹满面与金色花的美丽辉煌进行对比。
(5)由对仙人掌花美丽的赞美,进而升华到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