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4: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通榆县第七中学
张宇


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




1、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并把握文意。
2、通过想象,生动描述庭下“月色如水”
的写景名句,准确说出独特写法的作用。
3、结合背景的个人体验,通过讨论、品读,全面归纳出作者的微妙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原来
与苏轼共赏明月
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月色
最生动的句子。
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品味写景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

竹柏影
藻、荇
月色之明
月色之清
感悟苏轼的微妙心境
作者眼中为什么有如此美的景色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写作背景链接:
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与新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京。
苏轼也被诬陷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有闲情雅致的人
※21岁高中进士:“奋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元丰二年)43岁任湖州太守。同年,
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元丰三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一声“闲人”,多少

一声“闲人”,多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读出自嘲和无奈)
无奈
苦闷
辛酸
伤感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一声“闲人”,多少

一声“闲人”,多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哈哈哈…
……
(读出自得和豁达)
高洁
乐观
傲骨
豁达
“闲人”含义是:①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②反应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
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
“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谢谢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