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4免疫学的应用 (巩固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4免疫学的应用 (巩固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4 09: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巩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青霉素抑制体内细菌繁殖属于被动免疫
B.可以用模拟呼吸道黏膜的培养基培育新型冠状病毒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标志。
D.被疯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病毒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2.下列关于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获得抗体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提高机体体液免疫能力
C.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病毒一起裂解死亡
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3.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C.过敏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毒蛇咬伤后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中和蛇毒的相应抗原
5.以下对器官移植的表述不合理的是(

A.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都面临着供体严重短缺问题
B.身体受之父母,我们要珍惜,所以不建议捐献器官
C.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D.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器官移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6.下列利用预防接种来预防疾病的原理是(

A.预防接种能消灭体内的细菌
B.预防接种能增强人体抵抗多数病原体的能力
C.预防接种能提高人的兴奋性,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D.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免疫力
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8.2018年屠呦呦带领的团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

A.过敏性鼻炎
B.艾滋病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免疫排斥
9.现有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其分泌的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人体细胞发挥毒性作用。为了降低该细菌致病的危险性,研制有关该细菌传染病的疫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选择该细菌的外毒素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
B.疫苗注射后可以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
C.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B细胞增殖并直接产生相应抗体
D.该疫苗的注射可以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
10.T细胞表面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PD-1。当PD-1与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导致T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
B.T细胞上有PD-1分子说明只有T细胞含有合成PD-1分子特有的基因
C.使用无PDL1效应的药物结合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的PD-1,会降低免疫治疗的效果
D.增加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上的PD-1,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排斥
11.全国新冠疫苗接种正在有序进行中,目前我国的疫苗有三类,第一类为灭活疫苗,把新冠病毒培养扩增后加以杀灭,然后把灭活病毒颗粒注射到人体中;第二类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送入人体细胞;第三类为重组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然后制成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疫苗都要通过新冠病毒的特定抗原来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B.注射疫苗能使人在一定时间内抵抗新冠病毒,这与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C.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复制形成大量抗原蛋白
D.重组疫苗制备过程中,要将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成功表达
12.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增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免疫球蛋白M)和IgG(免疫球蛋白G)两种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如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这两种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IgM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
B.同一浆细胞可同时合成并分泌抗体IgM和IgG
C.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有差异
D.新冠病毒的清除需要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相互配合
13.免疫学家研究发现:若PD-1和PD-L1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流,会“麻痹”T细胞而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作用。他们制备的PD抑制剂(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
能有效阻断其作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PD-1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PD-1和PD-L1
C.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而死亡
D.PD-1抑制剂能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14.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细胞免疫产生抗体 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③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细胞因子进行治疗 ④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A.①②③
B.②③
C.④
D.①②④
15.甲肝病毒是引发甲型肝炎的病毒,该病毒的抗体在机体内可维持5年左右。下列对甲型肝炎免疫检测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阳性,则此人为甲型肝炎患者
B.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阳性,抗原检测为阴性,则此人已痊愈但仍携带甲肝病毒
C.某人甲肝抗原检测为阴性,则此人未接触过甲肝病毒,且抗体检测必为阴性
D.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阴性,则此人不可能患有甲型肝炎
16.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常用于免疫治疗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是病毒逐渐增多
17.新冠病毒(SARS-CoV-2019)可引发肺炎,是一种含有单链
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发现多个新冠病毒变异类型,是因为单链
RNA
不够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B.新冠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
C.新冠预防措施主要有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等
D.新冠病毒疫苗已经初步投放市场,从事进口冷鲜、公共交通等感染风险较高行业人员为重点接种人群
18.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19.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RNA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为了控制新冠肺炎,各国研发了针对该病毒的多款疫苗,包括抗原疫苗和RNA疫苗两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突破机体的三道防线后新冠病毒才能使人致病
B.RNA疫苗中的RNA作用是翻译合成病毒的蛋白质颗粒
C.感染新冠病毒并治愈后再次接触该病毒不会再次发病
D.两类疫苗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20.2021年2月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该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两种病毒融合型病毒,以此激发受体产生免疫力;而灭活新冠疫苗是将病毒蛋白打入受体,激发受体产生免疫力。与灭活新冠疫苗相比,下列不属于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特点是(

A.直接提供抗原,引发免疫反应
B.可以通过内环境进入受体细胞内部
C.激发受体免疫系统发生细胞免疫反应
D.可能随着融合病毒在受体细胞中增殖
21.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B.一种浆细胞可能能产生多种抗体
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以患病后经治愈的人的血清,治愈患同种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
22.2021年1月8日,某地疾控部门对新冠疫苗接种做了如下说明:①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②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列相关认知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指通过化学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有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
B.正常完成免疫程序的2针后,人体就具备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有关新冠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C.在上臂三角肌接种后,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并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和一定量抗体,这也是免疫防卫功能的体现
D.第2次接种会刺激第1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可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
二、多选题
23.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
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变长
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
24.2020年7月20日,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的成果。该试验是由陈薇院士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的研究,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95.3%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这表明,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可为健康人群提供“三重保护”,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的制备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受试者接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后,体内能产生分泌特定抗体的效应T细胞
C.主要通过检测受试者体内新冠病毒抗体的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
D.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可以不注射该疫苗
25.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
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适量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26.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其血清中仍可能检测到相应抗体
B.将新冠病毒在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经灭活和纯化,可制成灭活疫苗
C.给人体注射mRNA疫苗,通常人体细胞能利用mRNA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
D.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
27.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已在全球大流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入侵人体细胞
B.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效应T细胞,只能攻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中的抗新冠病毒抗体,可用于治疗并长期预防新冠肺炎
D.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能诱发产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
28.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给马注射后可导致其阵发性痉挛并死亡。该毒素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两组实验:
第一组:给马注射外毒素,并及时注射免疫血浆。实验结果:马存活。
第二组:给马注射类毒素,3周后再给马注射外毒素。实验结果:马存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组注射免疫血浆后,快速引起马体内免疫细胞的增殖内
B.第二组马的浆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用以消灭外毒素
C.第二组注射的类毒素可作为免疫反应的抗原
D.免疫血浆含有可作用于外毒素的抗体
三、综合题
29.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_____的或____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重要事件:2006年,_____(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子宫颈癌)的疫苗。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_____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
(3)疫苗的应用及原理: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_____。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_____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疫苗是对抗_____的一件有效武器,现在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非传染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_____。
30.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过敏介质,引起过敏症状。
(1)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过敏原是否仍会产生免疫应答?_____(用“是”或“否”作答)。过敏反应具有哪些特点:______
、_______,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机体也能释放组织胺,却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尝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
(3)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这种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用“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作答)。图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资料显示: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1.针对外来病原体等,人体的免疫调节功不可没。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____。
(2)近日,香港出现了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时隔4个月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请你根据记忆细胞的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_,效应T与宿主细胞___________导致其裂解死亡。
(4)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①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
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
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9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主要靠抗体作战,后者主要靠效应T细胞作战。
【详解】
A、注射青霉素抑制体内细菌繁殖不属于免疫,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培养,不能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基培养,B错误;
C、MHC分子标志是免疫系统识别“敌我”的重要标记,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标志,可避免被免疫细胞攻击,C正确;
D、注射狂犬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应直接注射相应抗体进行治疗,在感染病毒之前,应注射抗原获得相应抗体,A错误;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提高机体体液免疫能力,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但不能使其中的病毒裂解死亡,C错误;
D、抗体分布在细胞外,因此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流感病毒,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
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是注射抗原,产生抗体,然后对相应的病原有抵抗力。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详解】
A、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水解失去效应,A错误;
B、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对未患病的机体注射疫苗使其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提高抗病能力属于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对患者的机体输入抗体杀灭患者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治疗,是人工被动免疫。B正确;
C、球蛋白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水解失去效应,C错误;
D、移植胸腺是针对先天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不属于免疫预防,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1)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4)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2、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等(因人而异)
【详解】
A、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线以及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故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B正确;
C、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触抗原可引发过敏反应,C错误;
D、毒蛇咬伤后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中和蛇毒的相应抗体,D错误。
故选B。
5.B
【分析】
器官移植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机体对外来的移植器官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研究抗免疫排斥的药物也是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方面;另外供体器官短缺也是世界面临的难题,器官移植除医学技术问题外还涉及到社会、伦理、法律等复杂问题。
【详解】
A、供体严重短缺是全世界器官移植面临的重要问题,A正确;
B、捐献器官可以帮助他人,有益于社会,应该提倡,B错误;
C、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不可能,供者和受者的HLA只需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时行器官移植,同时辅以免疫抑制剂,C正确;
D、器官移植中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抗免疫排斥药物的研究是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的重要途径,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
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的原理是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详解】
A、预防接种主要是注射疫苗,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相当于抗原,不能消灭体内的细菌,A错误;
B、疫苗只能对某一种病原体感染有效果,B错误;
C、疫苗不能提高人的兴奋性,C错误;
D、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免疫力,当再次接触这种病原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迅速消灭病原体而不会发病,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理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疾病:①自身免疫疾病,抗体将自身正常机体的细胞作用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②过敏反应,已经发生免疫的机体,当抗原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功能损伤;③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的。
【详解】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
②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但抗原不一定是异物,也可能是机体衰老的细胞或癌细胞等,②错误;
③抗体分泌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则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
④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④正确;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⑤正确;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⑥错误;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⑦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⑤⑦叙述正确,所以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正常结构为抗原的一种疾病。
【详解】
A、过敏性鼻炎为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强造成的,A错误
B、艾滋病是免疫过弱造成的基本,B错误;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是自身免疫病,C正确;
D、免疫排斥是正常免疫功能不是免疫疾病,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
1、由题意可知,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2、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应答。
【详解】
A、外毒素α亚单位有毒性,所以研制疫苗时不可选择外毒素α亚单位。而细菌外毒素β亚单位无毒性,不会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可选择该细菌的β外毒素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A正确;
B、抗体具有时效性且细菌容易变异,疫苗注射后不能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B错误;
C、B细胞不能产生相应抗体,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可分泌抗体,C错误;
D、该疫苗的注射可以保护易感人群,但不能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A。
10.D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部分T细胞在其表面的PD-1与PDL1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能导致T细胞“自杀”,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T细胞上有PD-1分子,是PD-1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它体细胞都有该基因,B错误;
C、药物与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PD-1结合,将阻碍PD-1与PDL1的结合,避免T细胞“自杀”,会提高免疫治疗效果,C错误;
D、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PD-1增加,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对该细胞的“杀伤”,所以降低免疫排斥,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
分析题意,新冠病毒抗原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基因通过表达才能形成蛋白质。疫苗的作用机理是利用新冠病毒的特定抗原来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详解】
A、注射疫苗后能抵抗病原体,是因为它能刺激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人体接触到病原体,抗体可直接发挥作用,A正确;
B、注射疫苗后能抵抗病原体,是因为它能刺激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人体接触到病原体,病原体刺激记忆细胞发生二次免疫,B正确;
C、腺病毒载体疫苗的RNA进入人体后,通过表达形成大量抗原蛋白,而不是复制,C错误;
D、重组疫苗制备过程中,要将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工程细胞并使其成功表达才能得到所需的病原体抗原蛋白,D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
1、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线粒体提供能量。
2、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
A、抗体是在抗原刺激后机体内产生的,IgM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A正确;
B、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抗体IgM和IgG是由不同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错误;
C、据图可知,抗体IgM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抗体IgG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差异,C正确;
D、侵入细胞内的病毒首先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然后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特应性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由吞噬细胞清除,所以体内新冠病毒的清除需要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相互配合,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B
【分析】
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T细胞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后,会裂解肿瘤细胞,但若T细胞表面受体PD-1和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流,会“麻痹”T细胞而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作用。
【详解】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PD-1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PD-1,不能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PD-L1,B错误;
C、正常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死亡,C正确;
D、PD-1抑制剂能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
给人接种的流感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流感,它是用减毒的或灭活的流感病毒制成的一种疫苗,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详解】
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①错误;
②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②正确;
③通过输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所以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细胞因子,进行免疫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③正确;
④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抗体进行治疗,疫苗只能用于预防,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D
【分析】
注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体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详解】
A、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阳性,则推测此人接种过甲肝疫苗,或曾经感染过甲肝病毒,但不一定是甲型肝炎患者,A错误;
B、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阳性,抗原检测为阴性,则说明其不携带甲肝病毒,B错误;
C、某人甲肝抗原检测为阴性,则说明机体现在不携带甲肝病毒,不能说明其未接触过甲肝病毒,抗体检测也未必为阴性,C错误;
D、某人甲肝抗体检测为阴性,则此人没有感染甲肝病毒,D正确。
故选D。
【点睛】
16.C
【分析】
途经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途经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详解】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途径②注射的是病毒疫苗,A错误;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治疗;途径②常用于免疫预防,B错误;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C正确;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浆细胞增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B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
A、单链RNA的部分碱基暴露在外侧,结构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所以现在的新冠病毒有多个变异类型,A正确;
B、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
C、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中阻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有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减少与病毒的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C正确;
D、疫苗能作为抗原有效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对从事进口冷鲜、公共交通等感染风险较高行业人员为重点接种人群,可大大降低新冠肺炎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D正确。
故选B。
18.B
【分析】
1、基因工程的运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2、天花病毒是DNA病毒。
3、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
【详解】
A、该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由基因控制合成,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疫苗,A正确;
B、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B错误;
C、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不会在细胞内增殖,C正确;
D、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理解疫苗的作用。
19.C
【分析】
疫苗的作用是免疫预防,目的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详解】
A、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只有突破三道防线后,病原体才能导致人体患病,A
正确;
B、RNA疫苗的原理是RNA进入细胞后可以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但并不能产生完整的病毒,
B正确;
C、由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的变异能力很强,所以治愈后的病人再次接触新冠病毒后也可能再次患病,C错误;
D、无论是减毒疫苗(抗原疫苗)还是RNA疫苗,它们的作用最终都是激发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增强免疫预防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20.A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一般是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
A、病毒基因不能直接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A错误;
BC、融合型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侵入宿主细胞内部,
能激发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而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BC正确;
D、在宿主细胞内,融合病毒可以借助宿主细胞的核苷酸、氨基酸等原材料和能量等条件进行增殖

D正确。
故选A。
21.D
【详解】
A、消灭人体内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需要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等,故A错误;
B、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故B错误;
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使得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
D、血清中含有抗体,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说明该患者无相应抗体,不属于二次免疫,故D正确。
故选D.
22.B
【分析】
1、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的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细胞免疫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通过化学方法失去感染力和复制力,但仍保持该疫苗的抗原特性,注射到人体内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完成2针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人体内保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抗体,此时的抗体检测仍为阳性,B错误;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在接种疫苗后,病毒会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抗体,是免疫防卫的体现,C正确;
D、一次接种后会进行特异性免疫而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接种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抗体,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D正确。
故选B。
23.BC
【分析】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作为抗原可以引起进行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抗体。
【详解】
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而且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B错误;
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
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促进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
故选BC。
24.ACD
【分析】
疫苗研制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通过体外培养病毒,然后用灭活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疫苗;
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第三代疫苗是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DNA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持续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详解】
A、该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需要将腺病毒载体和新冠病毒的基因进行连接,所以该疫苗的制备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
B、受试者接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后,体内能产生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B错误;
C、主要通过检测受试者体内新冠病毒抗体的含量来评价试验的有效性,C正确;
D、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体内产生了新冠病毒抗体和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可以不注射该疫苗,D正确。
故选ACD。
25.ACD
【分析】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因此蛇毒素是抗原,能够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抗蛇毒素是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详解】
A、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错误;
B、蛇毒素为抗原,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体内的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B正确;
C、抗蛇毒素属于抗体,不会毒杀细胞,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蛇毒素失去毒性,C错误;
D、注射适量蛇毒属于免疫预防,D错误。
故选ACD。
26.ACD
【分析】
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能作为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详解】
A、由于新冠病毒进入机体后激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A正确;
B、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完全培养基不能培养病毒,B错误;
C、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被注射进入人体后,其能够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C正确;
D、灭活疫苗中该病毒已被杀死,不具有感染细胞的能力,会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为主,一般需要多次注射强化,D正确。
故选ACD。
27.ABD
【分析】
新冠病毒外有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包膜结构,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其遗传物质是RNA。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细胞,引起肺炎,A正确;
B、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效应T细胞,只能够识别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B正确;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中的抗新冠病毒抗体,可用于治疗,但不能用于预防新冠肺炎,C错误;
D、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能诱发产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故选ABD。
28.CD
【分析】
抗原是指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相结合,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多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并能与其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抗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被免疫系统用来识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
【详解】
A、血浆中含有抗体,第一组注射免疫血浆后能与抗原也就是外毒素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
B、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化增殖能力,能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C、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形成的,注入机体后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
D、抗体存在部位为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免疫血浆含有可作用于外毒素的抗体,D正确。
故选CD。
29.
(1)
灭活
减毒的
(2)
人乳头瘤病毒
DNA
(3)
特异性
记忆性
免疫反应
传染病
治疗性制剂
【分析】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1)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2)
子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DNA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这是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
(3)
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性,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疫苗是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现在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非传染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记忆疫苗的概念、应用原理等,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30.
(1)

反应强烈
发作迅速
(2)
体液调节
释放的量很少;容易被组织胺酶所破坏
(3)
特异性免疫
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4)抑制
【分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
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过敏原仍然会产生免疫应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
由题意知: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随血液循环,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该过程是血液中组织胺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正常情况下机体也能释放组织胺,却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可能是组织胺释放的量很少;容易被组织胺酶所破坏。
(3)
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该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图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4)
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过强,所以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抑制作用。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理,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并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31.
(1)

非特异性免疫
(2)两次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间可能存在差异,记忆细胞无法再次识别或免疫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的记忆细胞所能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
(3)
浆细胞
细胞免疫
密切接触
(4)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细胞外液
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3、分析题图,细胞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
(1)
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2)
新冠肺炎康复者时隔4个月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可能的原因是两次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间可能存在差异,两种病毒携带了不同的抗原,记忆细胞无法再次识别或免疫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的记忆细胞所能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
(3)
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效应T与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
(4)
①据分析可知,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
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浆细胞⑤
,其功能是分泌抗体。物质B是抗体,抗体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细胞外液。
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直接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答案第10页,总18页
答案第11页,总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