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5: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缘事析理。
能力目标:通过思维训练,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多角度看问题,能独立思考,说理有一定深度。
情感目标:学生有自觉打破思维禁锢的意识,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关心社会,留心生活,有包容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作为“抓手”缘事析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认识事物,不偏激不武断,培养包容自由的精神。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回忆两首诗(出示两张诗歌的图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生活的哲理,也是写作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思想高远、认识深刻,才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
二.释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题,认识一下什么是“缘事析理”?什么是“深刻”?
1.缘事析理: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2.深刻: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性”。
要想深刻,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作文不仅仅是“动手”,更重要的是“动心”,认真感受,深入思考。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常用的探索事理的方法。
三.缘事析理的常用方法
1.浏览“话题探讨”模块,看课本总结了哪几种常用的探索事理的方法?
以小见大
探究因果
比较鉴别
由表及里
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2.下面请同学上讲台做一个配对练习。(掷骰子决定,横排竖列)
3.再阅读“写法借鉴”模块:思考《游褒禅山记》中运用了那些探索事理的方法?请具体说一说?
四.讨论话题:
从“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说开去”。
针对这个话题,同学们已经写了作文,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
1.
看图片“众人围观,见死不救”。
2.
看社会万象。
写文章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还要能够独立思考,发现事物的真相,从而从偏激和武断中走出来。我们要全面的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事物和社会现象?我们要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不满足一因一果,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3.
看同学的观点。
请同学先谈,再展示课件。老师总结了同学们的观点,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1
冷漠。救人意愿,想不想救?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道德教育)
2
能力。救人能力,能不能救?在岸边当看客的,未必没有救人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他们不会游泳。你会游泳吗?全国有多少中小学有游泳课?(能力教育,普及游泳运动)
③环境。经济人,与“经济人”相对的概念是“道德人”或“社会人”。“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有经济考量。(保障制度建设)
链接:白岩松谈及人性时说:“人性千百年来几乎没变过,关键看我们的环境。不要去骂中国人当下的人性太差,要改变我们的环境,把环境改好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好。”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崔卫平
④心理学。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制)
链接:1964年震惊全美的凯蒂遇刺案
⑤教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链接:材料(余秋雨讲中国人的思维):
如儒家文化强调爱有“差等”,罗素讲中国人的缺点,其中一个就是,中国人对他人的灾难都有一点暗暗自喜。中国人对“他人”,
爱难由衷的产生。?所以我们要发扬墨子的“兼爱”精神。
当我们对事件、现象深入的进行了深入思考,实际上就自觉或不自觉的用上了上面提及的几种探索事理的方法。方法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这样才能准确全面的认识事件和社会,告别片面和武断,走向深刻。就必须有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
四、结语
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必须做到:
1.解放思想,要有包容自由的心态。专制的思想走不出蒙昧和偏激。这样也就才能自由联想想象,做到客观全面。
“什么是专制?专制就是认为自己绝不会错的想法。”
——顾准
“什麽是自由的精神?
我无法给它下定义,只能告诉你们我自己的信念。自由的精神即是对其是否正确不很有把握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是尽力去理解别人的见解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是将别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不带偏见一并考虑的精神。
”——美国汉德大法官
2.再有就是每个人不是一座孤岛。要多读书,多思考,时刻留心生活。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我们对生活也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总之,因为只有认识得“深刻”,才可能写得“深刻”。
思考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不满足于只考虑一种可能,登高才能望远。
五、作业布置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要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和要做的思想准备,课后我们所做的就是思考,准备;准备,思考。
推荐阅读:①.读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有一本著作叫《低智商社会》,思考日本人说中国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有道理吗?
②.
读廖保平的《用好制度让“坏人”变好》。
(来源自《凤凰博报》)
③.读曹林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种微博病》。
(来源自《中国青年报》)
2.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能够自觉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每个人都可以是思考者。下课。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