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谈中国诗
钱
钟
书
走进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围城》;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
《七缀集》
自学情况
基础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咽(yàn)喉
薄(bó)弱
单薄(bó)
难以下咽(yàn)
B.梵文(fán)
无垠(yín)
星宿(xiù)
轻鸢(yuān)剪掠
C.犬吠(fèi)
咻(xiū)
一宿(xiǔ)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呜咽(yè)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
C
yān
fàn
shuò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居高临远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
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
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
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
辩
肠
薪
D
第1段: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2-7段:中国诗的特点
第8段:结论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比较文学
(1)
原因?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形式: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3)
中国诗的特点:
韵味:富于暗示性(4-5)
风格:笔力轻淡,词气安和(6)
内容: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7)
(2-7)
发展: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后缺乏变化且逐渐腐化(2)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合作探究:
中西对比
诗史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异
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同
韵味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
风格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乐队合奏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吹着芦管
内容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同
异
论证中国诗特点的方法:
比喻
对比
引用
类比
举例
婚姻好比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人生、事业大
抵如此。
——《围城》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长。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3、“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比较分析曹操《观沧海》
与普希金《致大海》的异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致大海
普希金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作者心坎情绪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响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刻画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魄力。《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不同点:《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究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共18张PPT)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结构
2、掌握“木叶”与“树叶”的艺术特征
3、深入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
会具体分析运用
意象
场合(季节)
颜色
质感
形象
木
叶
树
叶
文艺评论:
又称文艺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
议论文典型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阅读方法:
关键句:
作者阐述观点的议论性的句子。
第三段:
诗歌语言
一般概念
提出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意象
场合(季节)
颜色
质感
形象
木
叶
树
叶
意象
场合(季节)
颜色
质感
形象
木
叶
秋风叶落
枯黄
干燥
空阔
树
叶
春夏之交
绿
湿润
饱满
阅读方法:
辨析区别:
关注作者列举的例子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宋
梅尧臣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
坚贞
连线:
你能列举出来“一字千里”的一组意象吗?
你能够区别''西风''与''秋风''这两个意象吗?
“西风”顾名思义,就是从西边吹过来的风,也就是“秋风”。因为“西”字,使人易联想成“归西”“死去”之意,古人把“西风”看得比“秋风”更为凄凉。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描写的“秋风”仅仅成为一种恶劣的天气情况,卷起重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将西风的萧条和肃杀、夕阳的孤寂和凄冷,交织融合萧瑟凄凉的秋境,“西风”不仅是自然之秋的表征,也隐喻了人生之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暗含凄冷之意,生动再现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西风凄凉,相思断肠......“西风”之与“秋风”,不过是一字之差,“西”与“秋”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月亮”“月""明月",这三个意象概念几乎一样,但是在诗歌中我们见不到“月亮”,会见到“月",更多的是"明月",为什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有皎洁、光亮、晶莹、澄澈之意,更为美好。
作业: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篇文艺评论。(共21张PPT)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A
B
C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P41第三段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
材料1
①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
是坚决的判断(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
X
文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水浒传》谩骂性的话语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这好小子!
《红楼梦》谩骂性的话语
材料2
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②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③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这三个材料讲的都是讲李广射虎的故事,但第一则里面有多个“石”字,另外两则里面都只有一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文字的繁简不同,意味也不同。
材料3
①贾岛诗句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②韩愈(修改)诗句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你认为谁的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韩贾“推敲”
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冷寂
,无声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字眼不同,意境也不同。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龙团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材料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哪句更具有文学色彩?试说明理由。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里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材料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陈述事件
客观写实
相似联想
小结
四个例子,四个角度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讨论: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主旨句)
朱先生启示我们:写作时要准确表达!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
练习“咬文嚼字”:
1、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A大
B快
C紧
D密)
紧
“紧”字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两把汗。
2、《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洒、射、照、落、泻)
“泻”把月光比作流水,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描绘出月光洒向叶子和花时的流动感。
泻
3、某医院标语:
生命之
,重于泰山。
责、托、重
托
布置作业:
找出曾写过的文章的某一段,认真品读,仔细斟酌,让这一段更精彩,与你丰富的情感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