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件(60张ppt)新人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件(60张ppt)新人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7:4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
之一
“历史演义”
代表作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二、《三国演义》作者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第三节
作品导读



提示一: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
提示二: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
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
提示三:他的生活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小档案:
名 字:曹操,字孟德
曾用名:吉利,小名阿瞒,本姓夏侯
谥 号:魏太祖武皇帝
籍 贯:沛国谯人(今皖亳州)
生卒年:155——220
主要成就: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评  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提示一: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提示二:他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提示三:他的武器是冷艳锯(青龙偃月刀),重82斤
?
他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青龙偃月刀
提示一:
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提示二:
他留给了后人“智慧”、“节操”等形象
提示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
甫对他的评价。
武侯祠对联: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绝”:
义绝关羽、智绝诸葛、奸绝曹操
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
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诸葛亮
——“智”的符号,“智绝”: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博望坡出奇制胜;智激周瑜、孙权;
草船借箭;筑坛祭风;
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空城计等。
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司马懿称诸葛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
提示三:他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知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提示二:他使用双股剑,他骑的卢马,这只马虽然克主却跃马檀溪,救了他一命
提示一:他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吕布等人
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
,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
,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

“圣君明主”——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
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提示一:他义释严颜展示出他粗中有细的一面
提示二:他曾经是卖肉的,后是五虎将之一。
提示三:他英勇善战威镇长坡桥吓死曹操
深爱的侄子夏侯杰,
张飞
字翼德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提示二:他是孙策的结拜兄弟,东吴四英将第一位
提示一: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提示三:他为水军大都督时,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提示一:他是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的人
提示二:历史上人称温候。三国第一名将。
提示三:赤兔马原先的主人,得到了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貂蝉
“人






兔”
提示一:孔明六出祁山的对手。
提示二: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宣帝”
提示三:他由于过于谨慎败在孔明的空城计中
推荐精读的经典章节:
曹操:
官渡之战、曹操献刀、误杀吕伯奢、
“三笑一哭”、横槊赋诗、迎接许攸、借头稳军心。
刘备:
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彝陵之战、摔阿斗与托孤。
诸葛亮:舌战群儒、失街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
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
张飞、赵云:长坂坡、义释严颜。
马超、黄忠:大战葭盟关、割须弃袍、定军山。
孙权、周瑜:赤壁之战、蒋干中计。
战争篇
战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相似点
不同点









曹操
袁绍
7万
70多万
焦点:粮草
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
曹操
联军(周瑜、诸葛亮)
号称80万
7万多
焦点:水战
结果:曹军败退,三国鼎立
蜀汉(刘备)
75万
孙吴(陆逊)
10万
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
焦点:火
出色的战争描写
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青梅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刘备问,那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三顾茅庐
一日,刘备带关羽、张飞来到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小僮说诸葛亮今早出去了。又过了数日,刘备又同关、张二次来访。又见不到诸葛亮,而是见到其弟诸葛钧。于是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回到新野不久,刘备想再次去请诸葛亮。经过一番争论,兄弟三人又第三次来到卧龙冈。他们一到,小僮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后更衣才得以相见。刘备不辞劳苦,三顾茅庐,终于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共图大业。
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第四节
道德悲剧意识
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
“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
“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诸葛亮悲剧:
“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
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古城会”、
“借东风”、“华容道”。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张辽投降曹操。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

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
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其余枝节,皆从此生”。
诸葛亮开头分析形势,即前35回的情节概括;其出山后主要故事,即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受丞相遗命”“以继其志”。最后一卷才以三国归晋作结。
三、出色的战争描写
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四、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
“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
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⒈桃园三结义:______
⒉怒鞭督邮:_____?
⒊千里走单骑:______
⒋过五关斩六将:____
⒌跃马过檀溪:____?
⒍草船借箭:________?
⒎群英会:______?
⒏巧授连环计:_________
⒐三气周瑜:____?
⒑割须弃袍:_________
答案
⒈刘备 关羽 张飞 ⒉张飞 
⒊关羽 ⒋关羽 ⒌刘备 ⒍诸葛亮 
⒎周瑜 蒋干?⒏庞统  ⒐诸葛亮  
⒑曹操
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人物:________?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人物:_________?
3.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
4.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人物:_________?
5.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_________?
6.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
答案
1.刘备  
2.关羽 
3.诸葛亮  
4.张飞 
5.曹操 
6.吕布 ?
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附录:<<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高考满分作文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