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5.1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浙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1.
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
两个全等三角形具有怎样的性质?
E
F
G
A
B
C
3.
两个三角形需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证明它们全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知导入
两个条件
(1)
三角形的一个角,一条边对应相等
(2)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
(3)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1)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
三个条件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给出三个条件时,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一个条件
(1)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合作学习
请按照下面的方法,用刻度尺和圆规画△DEF,使其三边长分别为1.3cm,1.9cm和2.5cm.
画法:如图
1.
画线段EF=1.3cm.
2.
分别以E,F为圆心,2.5cm,1.9cm
长为半径画两条圆弧,交于点D(与D’).
3.
连结DE,DF.
△DEF
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E
F
D
D′
想一想:若连结D′E,D′F,得△D′EF
也是所求的三角形吗?
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能重合吗?
是
新知讲解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边边”或“SSS”
)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
新知讲解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因为AB=DE,
BC=EF,AC=DF,根据“SSS”可以得到△ABC≌△DEF
A
B
C
D
E
F
〃
〃
\
\
≡
≡
在△ABC和△DEF中,
一定要记住这种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哟!
△ABC≌△DEF
∴
(SSS)
新知讲解
做一做
有一些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把它们分别钉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并拉动它们.
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四边形的形状会改变.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
三角形的稳定性.
新知讲解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当三角形的三边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用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它的形状仍可以改变.
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常象右图所示
那样钉上斜木条,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三角形的稳定性
新知讲解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AD=CB.
求证:
∠A=∠C.
A
B
C
D
分析:要证明∠A=∠C,需先证明△ABD和△CDB全等,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到结论.
证明:在△ABD和△CDB中,
AB=CD
AD=CB
BD=DB
∴△ABD≌△CDB(SSS)
(已知)
(已知)
(公共边)
∴∠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题讲解
如图,点B,
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DE,AC=DF,BE=CF.
求证:△ABC≌△DEF.
A
D
B
E
C
F
证明:∵BE=CF
(已知)
∴BE+EC=CF+EC
∴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
(SSS)
AB=DE(已知)
AC=DF
(已知)
BC=EF
(已知)
课内练习
例题讲解
例2:已知∠BAC,用直尺和圆规作∠BAC的角平分线AD,并说明正确的理由.
连接DF,DE
B
A
C
作法:
1、以点A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E、F两点.
3、过点A、D作射线AD.
射线AD为所求的平分线.
2、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
EF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BAC内一点D.
A
C
B
E
F
D
∵△AFD≌△AED(SSS)
∴∠FAD=∠E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AD平分∠BAC
课堂小结
1.
“SSS”
,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2.
证角(或线段)相等转化为证角(或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课堂练习
1、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填空题
(1)如图,已知AB=AD,如果要判定△ABC≌△ADC,则需增加条件______________.
C
BC=CD
C
B
D
课堂练习
(2)如图,AB=AC,BE=CD,要使△ABE≌△ACD,依据“SSS”,则还需添加条件:
.
(3)如图所示,在△ABC中,AD=ED,AB=EB,
∠A=80°,则∠BED=____.
80°
AE=AD
A
D
E
B
C
A
D
E
B
C
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ABF≌△DEC,且AC=DF,说明△ABC≌△DEF的理由.
解:∵△ABF≌△DEC
∴AB=________
BF=________
又∵BC=BF+_________,EF=CE+________.
∴BC=_________.
在△ABC与△DEF中
∴△ABC≌△DEF(
)
DE
CE
FC
FC
EF
AB=DE(已证)
BC=EF(已证)
AC=DF(已知)
SSS
A
B
F
C
E
D
课堂练习
4、如图,已知AD=BC,AC=BD.
求证:∠DAO=∠CBO.
证明:连结AB,
∵AD=BC,AC=BD,AB=AB,
∴△ABD≌△BAC,
∴∠D=∠C,
又∵∠DOA=∠COB(对顶角相等)
∠D+∠DOA+∠DA0=180°
∠C+∠COB+∠CBO=180°
∴∠DAO=∠CBO
A
B
C
D
O
课堂练习
5、如图,△ABC和△DBC中,AB=CD,AC=BD,AC和DB相交于O,说出∠1=∠2的理由.
AB=CD(已知)
AC=BD(已知)
BC=CB(公共边)
∴△ABC≌△DCB(SSS)
∴∠ABC=∠DC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BC=∠A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ABC-∠DBC,∠2=∠DCB-∠ACB,∴∠1=∠2
A
B
C
D
O
1
2
作业布置
作业本
课本作业题3.4.5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