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16: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习题
一、积累与应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B.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

B.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3.结合句意解释加线的词。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 
 
(2)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 
 
(4)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 
 
(5)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瞥见: 
 
4.《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
5.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② 
 ,③ 
 。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 
 ,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 
 ,理由 
 。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
6.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则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文章,回答各题。
最美人瑞①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2)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本文对杨绛先生的外貌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绘,请找出来并做简要的赏析。
(3)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5)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8.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概括本文的主旨。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①小偷: 
 
②野兽: 
 
(4)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5)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
三、作文
9.按要求写作。
校园橱窗里张贴着《未来作家报》征文大赛的启事:“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默默见证着你的故事,每天背的书包,陪你迈出每一步的鞋子,记录你所有光阴的手表……让它们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它们会说一个关于你的怎样的故事呢?也许,那辆自行车会讲你这个少年追风的足迹,一枚硬币会讲你买早餐时不经心的善意之举,留着你牙印的笔会讲你轻轻写下却又重重涂掉的心事……用你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口吻,以独白的形式讲述关于你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你的生活除了作业和考试,还有更多精彩!”
请你自拟题目,以物品的口吻、独白的形式,讲述真实的故事,刻画你自己,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参赛文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
C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A.有误,“躁热”应为“燥热”。
B.有误,“落弟”应为“落第”。
C.没有错别字;
D.有误,“诚皇诚恐”应为“诚惶诚恐”。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2.答案:
D版权所有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禁锢”的“锢”应为“gù”;
B.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为“chì”;
C.有误,“深恶痛疾”的“恶”应读为“wù”;
D.正确。
故选:D。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3.答案:
(1)只不过
(2)本义漂亮,这里是反语,意思是丑恶。
(3)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人。
(4)本义为科举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5)很快地看一眼。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释义。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回答。
【点评】理解词语的意思,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同时也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2)(3)两句为反语。
4.答案:
①寿镜吾②《藤野先生》③藤野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解答】初中阶段选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文章有:《阿长与<三海经>》、《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其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是阿长、寿镜吾、藤野。
【点评】做好本题还需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5.答案:
(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
(2)①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打扮。③学跳舞。
(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点评】略
6.答案:
(1)下联: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2)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3)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版权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拟写对联。第二小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第三小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解答】(1)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根据材料,“俭朴热忱”可对“幽默谦逊”,“甘于奉献”可对“贵在自省”。
(2)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细读然后分析这两则对联可知,这两则对联中都提到了鲁迅的著作,都对他的逝世表现自己的痛心。
(3)由题意可知,此处的辣应为辛辣的意思,指的鲁迅笔风的辛辣,他对反动势力与守旧势力的嘲讽与批判。据此表述即可。语意清晰,语序合理有序,没有错别字和病句即可。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7.答案:
(1)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如第②段中:“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3)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谢、怀念之情。
(4)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5)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版权所有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杨绛先生的外貌的描写,对她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以及接济年轻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事件的记叙,表达了作者对杨绛先生的赞美、敬重、感恩和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的内容,概括内容时要先判断人物,这段讲述的是杨绛先生的事情;然后找中心事件,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物、体现中心思想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归纳即可。本段讲述的是杨绛先生在被造反派批斗的时候,敢于反抗,敢于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据此简洁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重要语句的赏析,先找到角度,可以从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和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阅读划线句可知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所以可以根据人物的外貌,看看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句中的“文静”“有精神”“坚毅刚强”可以灵活运用。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阅读第八段,根据回信中的“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是对“我”的作品的称赞,这属于对后辈的鼓励;“天气酷热,多多保重”则体现了对后辈的关怀;根据“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可以看出我对杨绛先生的感恩;“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可以看出恭敬;据此解答,要有明确的表示感情的词语,意思对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知识的掌握,以及文章行文安排的思考;首先明确“思想内容”是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具体分析文章和所给语段,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拟写的颁奖词应该可以突出杨绛先生的“最美”,结合文章内容,找到杨绛先生不同方面的美,适合运用比喻修辞和排比修辞,言之有理,符合颁奖词的特色即可。
【点评】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公众人物颁发奖项时由颁奖活动主持人宣读的致词。写颁奖词注意以下几点:(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颁奖词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2)词吻意合,富有特色。颁奖词根据获奖者事迹的不同,或明快,或凝重,或平和,或庄严,于人于事于情于理都显得十分和谐得体。(3)语句清新,文笔优美。颁奖词语句长短结合,风格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有的还恰当引用了一些名诗名句,尺幅之间,五彩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4)言志寓义,饱含深情。颁奖词赞扬的人和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褒扬还是怀念,都洋溢着崇敬之意,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8.答案:
(1)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2)本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①②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摆脱一切羁绊。第③~⑤自然段写他出走被发现后,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进行总结,表明远离世俗和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①~⑤自然段是对第⑥自然段的有力烘托。
(3)①小偷: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成行。
②野兽:说明他已经放弃正统思想,跟他们在思想上不一样了,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说明他出走时态度坚决,不顾一切,像一头野兽。
(4)“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5)运用铺陈排比。连用三个“到”字,体现出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连用四个“从”字,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之快、之强,影响和侵害之大。
(6)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出走这一行动方面的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版权所有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托夫斯泰决心离开家庭并与之决裂的过程。文章由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本找到相关的情节来概括主旨。文章没有关键句可用,就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如本文叙述了托尔斯泰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他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以及对真实相互和自然的追求。答题时要考虑如下几点:写的是什么人,写了他的什么事,从几个方面来写,怎样写的,反映他的什么思想性格等,然后再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的梳理。解答此题,阅读全文,梳理情节,然后划分层次,思路便一目了然。如第①②自然段主他决心从家里逃走;③~⑤自然段写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写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的内容。前几个自然段都是对最后一个段落的铺垫,卒章显志。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结合评剧句理解字义,就是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小偷”在这里是突出托尔斯泰行为的小心,“野兽”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他的出走时态度的坚决。答题时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4)本题考查文中对托尔斯泰的评价。题目具体考查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精辟”在何处。“一个人类的人”,这里是用这个词语来赞美托尔斯泰,说他是人类的榜样,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等特点。表现托尔斯泰既平凡又崇高,既普通又伟大。
(5)本题考查排比手法的作用。“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心情的急切。“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也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此来表现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影响与侵害的程度。
(6)本题考查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托尔斯泰在死亡前离家出走,这说明了他对这种远离荣誉与世俗生活的追求,他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个情节是为了突出本文的中心,即:他一生追求的是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这是他的个性和理想。
【点评】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首先要对相对散乱的形式进行整理,总结为一点,这样就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看文章都描述了哪些事情,分析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文章的神,文章的神一般集中在开头、结尾和中间行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中,找到这些就找到了神。
9.答案: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设置了一个校园文章征稿活动,贴近学生的写作情境。写作前要明晰写作者的身份是你的成长见证物,写作方式是要采取独白的形式,写作目的是讲述你除了作业和考试之外的故事。写作时要注意这个物不仅可以见证,还可以有寄托,甚至是可以象征,借用物品的自思、自语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本文应使用第一人称来写。有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等文体。
【构思选材】可以以自行车的口吻,叙述“我”与自行车有关的故事。如:崎岖的山路上,我驮着我的主人迎着寒风艰难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前面遇到一个深坑,我和我的主人一头栽倒里面。这时,有一个过路的老人,把我和我的主人拉上来,并且帮助我们修好了损坏的自行车。由于老人的无私帮助,我的小主人因而没有迟到。我们都非常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感受到他临危就困的高尚精神。
【写法指导】写作技巧的运用需要处理好:“我”的视角,“独白”的技巧,写实和写虚巧妙融合。尤其是灵活巧妙的运用记叙的顺序(可顺叙,可倒叙,可插叙。如果是倒叙的文章,要注意由眼前到回忆的过渡,还要注意回忆后又回到现实的过渡语)。
【误区点拨】写作本文,切忌叙事笼统,导致文章的表现力不够,读者读起来不过瘾。切忌缺少细节的描绘;切忌空发议论、抒情;切忌孤立事件,缺少真情实感。
【解答】【范文】
我的自述
我是一本语文书,有一个长方形的外壳,长得一般般。我的小主人天天看我,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我很愿意把知识传给他。他看见我脏了就帮我擦干净;看见我卷角了就帮我搞好……
有一次,我的小主人和同学打架。他拿起我做飞镖,把我搞得很疼,小主人马上拿起我,好像说:“对不起,我把你当作三角尺了,我不应该这样做。”我说:“没关系。”
还有一次,主人的爸爸督促小主人学习,当他考小主人听写生字的时候,可是小主人很多字不会写,他的爸爸很生气,就赌气地把我狠狠地扔到地上,我大喊大叫:“好疼!好疼!”我快死了。听到这里,小主人赶紧把我捡了起来,抱着我大哭……
这天晚上,小主人躲在被子里哭了,而我也很伤心,心想:小主人啊小主人,你平时为什么不多看我几眼呢?现在就不会这样了啊!这时,小主人好像听见我说的话,不睡了,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我很认真地看了起来,一点儿也没注意身旁的一切事情。
过了几天,小主人的爸爸又听写小主人的生字,不出所料,这些生字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啊!结果小主人把我高高举到头顶,欢呼着,跳跃着,甭提多高兴了。我在心里也默默的为小主人高兴。
期末考试快来了,小主人更是每天把我紧紧攥在手里,舍不得放下。期末考完了,小主人考了一百分,我很高兴,小主人也很高兴。他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呢,更是别说有多高兴了!我想:小主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大文学家的!
小主人也告诉他的爸爸,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主人。听了这些话,我的内心乐开了花,心里不自觉的发出了:小主人,加油!
【点评】这是一篇以语文书为口吻写的一篇童话作文。通过“我”的遭遇的叙述,尤其叙述“我”的小主人对我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告诉我们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文中采用拟人的写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文章的内容具有了鲜明生动性。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