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5节 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22 21: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讲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光合作用
呼吸
1、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
人体吸入的气体: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
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即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来完成。呼吸运
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
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
缩小肺借本身的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所以,肺泡内气压的变化是: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当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过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同时,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毛细血管,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4、动物的呼吸
实验证明: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植物的呼吸
①把吸干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②观察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提高。
③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6、呼吸与呼吸作用:
呼吸指的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
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概念:
(1)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分析: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现象很
明显。得出如下结论:整个过程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用遮光和不遮光的叶片进行
比较,能清楚地得出结论,即被阳光照射到的叶片中产生了淀粉,而没有被阳光
照射到的叶片没有产生淀粉。所以,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
淀粉。
水生绿色植物的实验分析:在晴朗的天气中将植物释放的气体收集起来,证明产
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也
用对比的方法,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叶片能产生淀粉;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叶
片不能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所以,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如
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
气,条件是阳光,场所是叶绿体。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物质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能量方面,把光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意义:(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的来源。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需要光 有光无光都进行
过程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结果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它们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
例1、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例2、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例3、下列与用鼻呼吸无关的是( )
A、可吸入更多的空气 B、使空气温暖
C、过滤空气 D、使空气湿润
例4、人在平静呼吸时( )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D、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例5、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
示呼吸频率,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请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
压的值_______________。
例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色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例7、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
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例8、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
为(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例9、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 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 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例10、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毒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例11、如图为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光透过,其目的是: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中的石灰水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大烧杯中,木条会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___浓度大大减
少。
下列关于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
B、在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中,发生动、静脉血的转变
C、氧气的扩散过程:肺泡→血液→组织液
D、经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气的浓度升高
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
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
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
滴加碘液,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
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叶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叶上部无淀粉产生
C、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光合作用需要CO2
4、小华在他的金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A、水草可给金鱼当食物 B、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
C、水草可有效净化水质 D、水草可彻底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5、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
A、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6、广东珠江三角洲河岸边,常生长着些松柏类的树木,喜欢生长在浅水中,人们叫它水松。
水松的树干周围会向水面伸出许多像竹笋一样的根,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根露出水面为了更多地吸收阳光
B、水面上的温度较高有利于生长
C、可以吸收到充分的氧气,维持呼吸作用
D、可以避免长时间水中浸泡,使根腐烂
7、黄豆在不见光的容器内,通过经常喷淋水,可以培育出又长又胖的豆芽菜。在这个过程
中黄豆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
A、增多 B、减少 C、先减少后增多 D、保持不变
8、人体呼吸过程中,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 )
A、氧气的含量增加 B、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C、水蒸气的含量减少 D、氮气的含量减少
9、刚收获的稻谷堆放后会发热,这与植物的哪项生理活动有关(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0、验证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
A、盐水 B、糖水 C、碘酒 D、酒精
11、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
A、为人类和动物提供食物 B、为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放出氧气,供生命呼吸作用的需要 D、以上选项都正确
12、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使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气体 D、二氧化碳是不能供呼吸的气体
13、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臭氧
14、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于( )
A、人体中的活细胞 B、血管中的血液 C、肺中的肺泡 D、呼吸道
15、地球表面的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那么臭
氧层主要集中在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层 D、热层
16、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17、“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
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与NO反应转化成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可参与植
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 。
(2)血管B内血液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管D内
血液的pH。
(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19、如图所示,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用U形玻璃管与外界相连,U
形玻璃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两边的液面相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内发生下列现象:
① ; ② 。
(2)在广口瓶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为 .
20、如图所示,在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中:
(1)A表示的气体是 ,B表示的气体是 。
(2)在没有光照时, 作用不再进行,而 作用可继续进行。
21、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小容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将一定量吸干水
的新鲜豆芽分别装入l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
扎紧塑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请回答: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将夹子移去,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
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发现其高于周围环境的
温度,这个现象说明了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预计
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理由是 。
(4)本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