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18: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天气》
第8课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课题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课型
新授
授课对象
三年级
单元
3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知道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的五个步骤,能从天气预报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难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的五个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问题引入
正值暑假,你有计划外出旅游吗?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状况,请大家说说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天气预报的?
交流探讨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前概念调查
探索一:观察天气预报
探索一:观察天气预报
出示图片:深圳天气预报图
认真观察老师在百度网站上查询到的最新深圳天气预报,将你获得的信息记录在课本上。
观察天气预报,记录从中获取的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所含信息
探索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问题引入:
这些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天气预报的制作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第一步: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步:数值天气预报。利用气象超级计算机对获取的气象数据进行运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第三步:气象员预报天气。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第四步: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第五步: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联系深圳气象局的实景图,深入认识天气预报的五大制作过程。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研讨
研讨1: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研讨2: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研讨交流,总结天气预报等制作过程。
交流小结,认识天气预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拓展:
线上体验参观深圳气象天文线上科普基地
通过线上参观深圳气象天文线上科普基地,提升对气象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气象科学家工作的意义和艰辛。
拓展课堂,将社会科普资源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