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三年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创设情境
今天,村长给羊羊们上了一节有关天气的科学课,当讲到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时,小羊们非常的感兴趣,也想成为他那样的科学家。他就是气象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在他晚年眼睛看不见的时候依旧可以判断天气和季节的到来,为农民伯伯们耕作各种粮食庄稼提供了很大了帮助。竺可桢从小就爱记录有关天气的内容,要想成为像他那样的科学家,我们就要养成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好习惯。今天村长将带领小羊们将之前记录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与分析
观察我们的天气日历,如此繁杂,我们该怎么整理呢?回顾天气日历包含的内容,发现天气日历中包括的有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按照云量、降水量、风的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小组的天气日历,统计分析。针对云量的统计,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出现晴天、阴天、多云的天数,并完成记录单上的内容。针对风的情况统计,分别找出刮风了和没有刮风的天数,以及风最大的那天的风速和风向。完成记录单后,小组讨论你们的发现。回顾气温柱状图的画法。拓展常用的数据统计图:表格法、柱状图法、折线图法。观察气温柱状图,判断该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测得的?由此复习测量一天的气温、比较不同地点的温度与测量一个月气温的测量条件。观察思考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以及这一个月气温的变化情况。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思考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并拓展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归纳与总结
经过对天气日历的整理与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描述天气的变化,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等方面进行观察。天气的变化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在不同的地区,因为气候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象。例如,深圳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云南则四季如春,南极则四季冰雪覆盖,撒哈拉沙漠则四季干旱,而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则全年多雨。因此,对天气的长期观察有利于我们认识到这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了季节的变化规律,由此出现了24节气歌,对我国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何时播种、何时收成。不仅对种植庄稼还有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影响。
作业设计
结合本节课所学,对小组的天气日历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实验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