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习题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习题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22: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加粗的字添加正确的读音。
池沼 
 
嶙峋 
 
着眼 
 
琢磨 
 
轩榭 
 
叠嶂 
 
镂空 
 
斟酌 
 
相间 
 
模样 
 
对称 
 
庸俗 
 
2.辨识形近字。
jiàn 
 赏
书qiān 
 
山luán 
 
留liàn 
 
cái 
 衣
zāi 
 树
记zǎi 
 
装zài 
 
3.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因地制宜: 
 
(3)重峦叠嶂: 
 
(4)胸中有丘壑: 
 
(5)嶙峋: 
 
(6)别具匠心: 
 
(7)斟酌: 
 
4.文学知识。
《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
5.选词填空:
(1)苏州园林, 
 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大约,据说)
(2)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赞颂,赞叹)
(3)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 
 ,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搭配,配合)
(4)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放过。(欣赏,鉴赏)
(5)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样本,标本)
(6)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 
 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单调,单纯)
6.班里举行“我眼中的苏州园林”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其中的两个活动。
(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你知道吗?
(2)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名句、诗词、俗语。写出其中的一句。
(3)活动结束,请你就这次活动做一总结。
第二课时
1.课内精读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3)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第一段的结构是 
 。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6)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选文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选文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
(7)“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中的“深度”的意思是什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能否除掉?为什么?
2.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2分)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_____的要求。
(2)(2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2分)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3分)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5)(1分)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6)(2分)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答案:
zhǎo;xún;zhuó;zhuó;xiè;zhàng;lòu;zhuó;jiàn;mú;chèn;yōng。
【分析】本题考查注音,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2.答案:
鉴赏
书签
山峦
留恋
裁衣
栽树
记载
装载
【分析】本题考查辨识形近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形近字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本道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3.答案:
(1)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2)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重重叠叠的山峰。
(4)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中有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5)枯瘦的样子。
(6)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7)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分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4.答案:
叶圣陶;说明;概括;综合;特征;勾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
(1)据说;(2)赞叹;(3)配合;(4)鉴赏;(5)标本;(6)单调。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1)语境中的“一百多处”,后面说“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可见是根据传说而知道的,而非当前所见,所以选择“据说”;
(2)赞叹,指称赞,叹赏;赞颂,则指赞美、颂扬,前者符合语境;
(3)搭配,指按适当的标准或比例加以配合或分配,配合,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后者符合语境;
(4)欣赏,领略观赏的意思,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后者符合语境;
(5)样本,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标本,专门挑选出来供学习、研究用的动物、植物或矿石样品,后者符合语境;
(6)单调,指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单纯,简单,不繁琐,前者符合语境。
【点评】此题可结合读来理解语境,然后辨析词义作答。
6.答案:
(1)拙政园、留园
(2)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拙政园的“兰雪堂”取名与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3)此次活动,我对苏州园林的了解更深更全面了,不仅囿于课文中所介绍的那些。我发现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无与伦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苏州园林游玩,亲身感受其图画身的美。
【分析】(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或是借助于互联网查阅来解决。中国四大名园为: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的拙政园和留园位于苏州。
(2)本题考查名言诗句的积累。根据平时的积累,可想到与苏州园林关的名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相关的诗句或俗语的书写要正确无误,不要出现错别字。
(3)本题考查活动总结语的拟写。总结内容应包括: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增长了哪些能力、活动的意义。结合题干所给的活动内容来拟写即可。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1.答案:
(1)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A
(3)“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总分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4)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霞在画意。
(5)“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子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6)着眼在画意
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7)向下或向里的距离
不能。“大多”在句中起限制作用,以区别“全部”除掉后就不准确。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接着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接着具体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选文主要介绍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以及花墙和廊子为达到图画美的效果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段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的基础上,寻找段落的中心句去作作。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每段都使用总分的结构来写作,所以段首的句子交代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后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根据前后句子意思,可以看出“这”指代的就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而这种情况是“中国画审美观点中不足取的”,这就说明中国审美观点中最切忌对称这种呆板的美。故选:A。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写作结构及说明方法的判断。第一问,某句话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是后面。根据前后句子的意思,可知“这”指代的内容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第二问,根据文段的第一句话与后面内容之间的关键,可以看出第一句总体交代本段的内容,然后具体展开说明,所以是总分结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既有打比方,同时又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接着又举了几个园中的藤萝,来具体说明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4)本题考查句子说明内容的分析。本段主要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段落中的②~④句重点说明的是在“栽种”树木方面着眼于画意,然后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一句,列举几个园中的藤萝来表现苏州园林在修剪树木方面也着眼于画意。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题干所给的句子,其中的“寂寞”一词是拟人化的写法。这就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性、科学性外,也可以出现生动性,目的是让读者理解更容易,感受更深刻。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就是以“寂寞”一词来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可以看出绿树与不同的花,不会感到单调。
(6)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第五段也就是选文的第一段,作者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根据段首句,即可看出其特点为:“着眼在画意”。第六段也就是选文的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花墙和廊子”,根据其中的“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可以看出花墙和廊子的特点是层次多子,景致更深了。
(7)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理解。“深度”指的就是向下或向里的距离。“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一句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廊子都如此,还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所有的廊子两边都是无所依傍的,这样就与事实不相符。答题最后一定要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答案:
(1)(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
(2)(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3)(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
(4)(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5)(1分)不是…而是…
(6)(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错一字扣1分)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引出说明内容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接着介绍了建筑的空间美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最后指出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体现了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解答】(1)第三段“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所以据此填写即可。
(2)根据第④段“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内外发生交流所以窗子有通透功能,而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所以还有审美功能。
(3)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解答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位置入手,因为第七段位于中间,所以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走廊、窗子的介绍,引起下文的亭台楼阁的介绍。
(4)根据对第三段的内容的理解,因为中国园林建筑应该遵循可行、可游、可居、可望的思想,而中国民间老式房子有天井、院子,符合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可居、可望的思想,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园林。
(5)划线句中的“这亭子本身就是画”和“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是选择关系,填写的是选择性的关联词语,据此填写。
(6)根据背诵积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据此即可写出具有“可望”的审美效果的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