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22:2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东皋 
 
薄暮 
 
徙倚 
 
驱犊 
 
落晖 
 
征蓬 
 
候骑 
 
白沙堤 
 
汉塞 
 
都护 
 
燕然 
 
荆门 
 
芳草萋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东皋薄暮望    薄: 
 
(2)徙倚欲何依
徙倚: 
 
(3)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悠: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川: 
    历历: 
 
(5)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萋: 
 
(6)使至塞上
使: 
 
(7)单车欲问边
问: 
 
(8)长河落日圆
长河: 
 
3.默写句子。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 
 , 
 。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 
 ,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
4.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 
 。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 
 , 
 ”,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 
 。
5.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使至塞上》中,诗人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功夫,而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意境开阔,风格雄浑,请就此对诗的颈联作些赏析?
7.《使至塞上》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
gāo



huī
péng


sài

yān
jīng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汉字写拼音
【解答】“东皋”的准确读音“dōng
gāo”,“薄暮”的准确读音“bó
mù”;“徙倚”的准确读音“xǐ
yǐ”,“驱犊”的准确读音“dú”,“落晖”的准确读音“luò
huī”,“征蓬”的准确读音“zhēng
péng”;“骑”的准确读音“jì”,“堤”的准确读音“dī”,“汉塞”的准确读音“sài”,“都护”的准确读音“dū”;“眼睑”的准确读音“yān”,“荆门”的准确读音“jīng
mén”,“萋萋”的准确读音“qī
q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
2.答案:
(1)接近;
(2)徘徊;
(3)飘飘荡荡的样子;
(4)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
(5)草木茂盛的样子;
(6)出使;
(7)慰问;
(8)指黄河。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解答】(1)句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薄:接近。
(2)句意为: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徙倚:徘徊。
(3)句意为: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4)句意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
(5)句意为: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句意为:出使到边塞。使:出使。
(7)句意为: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问:慰问。
(8)句意为: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长河:指黄河。
【点评】使:
上使外将兵(命令;派遣)
使至塞上(出使)
3.答案: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重点字:荒);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莺)。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4.答案: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注意“晖”的书写)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注意“洲”的书写)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注意“燕”的书写)
(5)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注意“生”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上所见之景,由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景中有情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和情相反的,是以景衬情。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来赏析诗句。
6.答案:
诗的颈联用极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开阔雄伟的气象。其中“大”和“长”两字极显沙漠之辽阔无垠,一个“孤”字尽出沙漠之荒凉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还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喜悦的感觉。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赏析,一般难度较大。鉴赏诗句,要从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诗人情感方面进行赏析。
7.答案:
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解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出
诗人孤独、思乡之情。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