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22: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黝黑 
 
滞留 
 
禁锢 
 
犀利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颔首低眉 
 
黯然失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 
 黑
脸táng 
 
一liǔ 
 
āo 
 陷
崎qū 
 
粗bǐ 
 
zhì 
 留
禁gù 
 。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 
 
②禁锢思想的牢笼 
 
③鹤立鸡群 
 
④正襟危坐 
 
⑤颔首低眉 
 。
4.结合《列夫?托尔斯泰》填空。
(1)茨威格, 
 (国籍)文学家,享有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 
 ”。代表作为小说集《 
 》。平时需要多做积累。
(2)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 
 , 
 ”,中国作家罗贯中的《 
 》中的“话说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5.请你收集资料,填写下表。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作品名称
主人公的名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第二课时
1.课内精段阅读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扎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球。”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淡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这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第①段画横线句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高尔基会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4)你对“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作者会肯定说托尔斯泰“缺少”“幸福”,你能用事实补充说明吗?
(5)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 
 (限于15个字以内)
2.课外美文阅读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选自《中国教师报》,作者张彩虹,有改动)
(1)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
①“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②“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4)如果你是孙老师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反映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答案:
yǒu;
zhì;gù;xī;
sì;gà;
chì;làn;
hàn;àn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2.答案:
黝;膛;绺;凹;岖;鄙;滞;锢版权所有
【分析】每个读音都有很多相同的字,如果想找到正确的字还需要正确读音,并且结合课文内容,这样就能很好地得出答案。
【解答】“绺”不要写作“溜”;“凹”不要写作“凸”;“滞”不要写作“致”。
【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
3.答案:
①气概,风度。
②束缚,限制。
③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⑤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答时既要靠识记,又要结合句意加以理解作答。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答案:
(1)奥地利;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成功的秘诀
(2)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三国演义;分久必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1)茨威格,奥地利(国籍)文学家,享有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代表作为小说集《成功的秘诀》。平时需要多做积累。
(2)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
①《安娜?卡列尼娜》②安娜?卡列尼娜和卡列宁
③《战争与和平》④皮埃尔
⑤《复活》⑥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答案:
(1)比喻;(2)比喻,夸张;(3)排比版权所有
【分析】略
【点评】略
参考答案
1.答案:
(1)这是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高尔基运用夸张的手法,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联系前文中“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也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3)“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现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这句话既赞美了托尔斯泰的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因为他善于观察,并且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他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曾予揭露和抨击。但是,他自己又宣扬“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强调博爱和宽恕。这一切使他自身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使他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他缺少自己的幸福。他的矛盾也反映了俄国宗法制农民的反抗情绪和软弱性。
托尔斯泰晚年吃素,从事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病逝于火车站。
(5)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文出自《列夫?托尔斯泰》,选段主要描写了托的眼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眼神,托才能有了高超的写作能力和反映时代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语句要与理解全文相结合,选段写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托尔斯泰目光之犀利比作“枪弹穿透甲胄”和“金刚刀切开玻璃”。回答时可说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说明了什么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文来理解。高尔基的这句话是为表现托尔斯泰目光最富于感情的特点,可用它前面“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这句话来回答。
(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分析能力,“闪光的珠宝”是喻体,指托尔斯泰的眼睛。用比喻的手法,含蓄地赞扬了托尔斯泰对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而深细的观察,是这双眼睛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甲壳”这里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作者这样写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大众的普通一员,联系全文来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4)本题考查对文意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文段和主旨,分析句子的含义即可。从文中“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痛苦的,托尔斯泰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越而内疚。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苦难。但没有人理解他、支持他,他在孤独中奋斗着,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着,所以他是痛苦的,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可结合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经历来补充事实说明,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这几段的开头句“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具有这种犀利眼光”可知,这几段文字的内容都是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点评】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方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2.答案:
(1)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②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会做到。
(2)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孙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
②不好。“印”字突出了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3)有必要,补充交代后,让读者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失去家属的情况下坚持给学生上课,进一步突出了孙老师恪守信用的感人力量。
(4)示例:孙老师,您的家属出了这么大的事,生死未卜,您居然为了我们的学业以及兑现您对我们的承诺,抛下正在医院抢救的爱人,来给我们上课,我们知道您一定心急如焚,可您还是来了,并且为了自己的迟到向我们鞠躬致歉,不,老师,该鞠躬的人是我们,我们向您鞠躬致敬,为了您的一诺千金,更为了您的敬业精神。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章叙写了关于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的两件事:①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②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会做到。即使在他家属出了重大车祸,在医院抢救时,他依然坚持赶来为我们上课,并为自己的迟到而向学生及其家长鞠躬道歉。高度赞美了孙老师的高贵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的要点就是归纳出孙老师的“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的方面,根据“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可以概括作答。
(2)①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教材”本义指供教学教学用的资料、讲义等,结合上文“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可知,文中将孙老师比作“我们学习做人一本活教材”,意思是孙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
②本题考查对词语的鉴赏的能力,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首先需要分析这个词语的实际意思,其次在分析该词语在该语境中的效果,抓住“印”“留”这两个字的区别来赏析,“印”字突出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题目的要点是分析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的必要性,实际上就是分析此处补充交代有何作用,主要是运用衬托的手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孙老师依然来给学生上课,并为自己的迟到而向学生及其家长鞠躬道歉,就更加能突出孙老师的“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突出孙老师从不失信于人的高尚品质。
(4)本题考查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写表现心理活动的文字,结合学生对孙老师的敬爱,和学生当时对孙老师的由衷的敬爱的情感饥渴,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可以表达自己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畅想孙老师的行动对自己的影响、表示对孙老师家属的祝福等。此题答案开放,观点明确,语言简洁顺序即可。
【点评】对词语进行鉴赏:第一步要解释这个词的本义,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了解语句是写什么(描写人物、描写景物、表达情感思想),第三步结合阅读段的内容(叙事、写景),根据句子的语境,从表现描写物的特点(景物特点、人物形象特点),表达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
)来分析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