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薄暮望(
)
驱犊(
)
采薇(
)
燕然(
)
荆门(
)
没马蹄(
)
白沙堤(
)
2.按要求填写句子。
(1)在《野望》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借神话写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的落差,为写乡愁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鸟的动态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
(4)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具有刚性美的图画。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眷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保证中国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删去“保证”)
B.对于影像交互体验的实验从未停歇,但较成熟的互动纪录片这两年才走向市场。(将“市场”改为“运用”)
C.体育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涉及与升学挂钩问题,却需要科学看待。(把“却”改为“则”)
D.经侦警察已成为打击经济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乃至维护经济秩序的主要力量。(将“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调)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国持续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社论文章表示,中国为迅速遏制疫情做出榜样,各国应考虑借鉴中国的解封经验。社论文章称,武汉为期76天的“封城”措施4月8日宣告结束,火车和航班恢复运营,公路交通重新开放。上海将从4月27日开始重新开放校园,允许学生复课。鉴于目前多数新增病例为输入病例,中国正在谨慎地逐步重新开放企业和学校。
中国迅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令人印象深刻,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其他国家能从中国学到什么?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譬如,早期发现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改变公众行为——这些举措对遏制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1)请将以上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一条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宣传口号,使用对称或者对比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9.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常用蓬草来比喻远行之人。
C.尾联写诗人来到边塞只遇见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悲伤的孤寂心情。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1.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点出了钱塘湖的方位,两个地名连用,给读者以行走的动感。
B.“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湖水初涨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钱塘潮涌图。
C.“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动物和植物四种美景巧妙结合,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D.“最爱”说明诗人在此看到的景色更美,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至于怎样的可爱,全凭读者想象,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拓展阅读
(一)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还。④瘴:南方湿热气候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⑤陇头梅:大庾岭处南方,气候暖和,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5.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静潮初落”诗人用“江静”暗示了自己内心经历了哀愁痛苦之后的宁静。
B.“林昏瘴不开”用昏暗的环境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
C.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
D.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二)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7.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ɡāo
xǐ
yǐ
bó
dú
wēi
yān
jīng
mò
dī
2.(1)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3.B(缺主语,在句首加上“人们”。)
4.(1)中国为迅速遏制疫情做出榜样。(2)示例:以“一万”的努力,防“万一”的发生
5.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6.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享此刻的心情,怅然若失。只好咏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7.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8.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9.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C(这里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
11.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1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3.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4.B(“潮涌”说法不妥。)
15.对比手法。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可以按时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16.A(这样寂静、荒凉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
17.“过”字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富有趣味。
18.“声声”“朵朵”两组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人的情感,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