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8 21: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他们是谁?
新课导入
他们分别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那么诺贝尔奖是个怎样的奖项?它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从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路透社
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与美联社、法新社并称世界三大通讯社。路透社成立于1851年,是最早成立的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总社设在伦敦,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设了分支机构,独立采访报道大量的政治、财经、体育等各类新闻,新闻报道准确、及时。
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但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写作背景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增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人。
写作背景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遗嘱
渗透
颁发
zhǔ
shèn
逝世
仲裁
卓有成就
zhuó
zhòng
bān
shì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仲裁
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建树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卓有成就
注意:
1.听读新闻,在文中圈点出消息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2.试读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结果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诺贝尔奖获得者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德国的伦琴……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起因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整体感知
2.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结语
第1段
第2-3段
第4段
整体感知
1.本则新闻的标题告诉我们哪些消息?
告诉我们本次的新闻事件是诺贝尔奖颁发,还告诉我们这是诺贝尔奖的首发。
2.“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整体感知
3.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告诉我们是由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别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
整体感知
4.新闻的主体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
主体部分主要一一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作贡献,以及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细读分析
1.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则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即可,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细读分析
2.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自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对于资金来源的疑问;特别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
细读分析
1.细读下面语句,看看有什么语言特色上的发现?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品味语言
消息的导语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从其使用的准确日期“1901年12月10日电”,用来表示数量、程度、范围的“首次”“为人类”“最大贡献”的限制性词语来看,在选择词语时,更加倾向于具有限制性的修饰语。
细读分析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品味语言
细读分析
2.在词语的感彩上,消息这样的体裁侧重于什么?
阅读整篇文章,我们会发现消息在词语的感彩上更加侧重于具有中性色彩的词语,很少使用情感浓烈的褒义词或贬义词。
品味语言
细读分析
3.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发现”可否改成“发明”?)
“发现”是指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发明”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语言
4.结合目前学习过的三篇消息,谈谈消息这一文体在语言上的其他特点。
①选择运用人们更易理解的口语化词语。如“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②在句式的选择上,多使用短句、陈述句。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做出的贡献绝对可以写上几大篇,但是在本文的报道中却只使用“德国的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这样简短的语句,只报道了最突出的贡献。
细读分析
品味语言
知识链接
新闻作品体裁多样,包括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它们有着新闻的共性,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究了消息的语言特点。有些同学会思考,这样的消息是不是会很枯燥,其实不然,只要选词恰当、严谨,适当使用一些带有情感的句子或采用描写中的白描手法也是可以的。
品味语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段场面描写,没有过多的修饰,采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但阅读者却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简短的语句,白描的手法,却写出了我军的“天时”“地利”“人和”,暗示了战局发展必定是我军风卷残云,敌军一溃千里。
知识链接
白描手法用于消息
除此之外,消息同样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手法,只要能够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即可。比如下面这则消息报道。
细读分析
品味语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
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最高荣誉,有利于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越挫越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细读分析
品味语言
细读分析
品味语言
从这则消息我们可以找到排比修辞的使用,这种修辞的使用并没有改变消息客观、准确、朴实等方面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
倒金字塔结构
本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请你做简要分析。
深入探究
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电头和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采用引述资料的方法介绍颁奖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既准确,又具有权威性。消息的主体部分依次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以及时间、地点、奖金来源及运作模式。其中获奖者信息是这则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详细报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写完谁获奖,接下来自然介绍“谁颁奖”“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在重要性上不如获奖者信息,但是又是报道颁奖活动(特别是首次颁奖)的新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这.则新闻俨然是按照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拓展延伸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人民日报北京2月29日电 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28日,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再发12条防疫通告,要求进一步层层压实“四方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北京再发十二条通告严格疫情防控
这篇新闻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诺贝尔遗嘱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知识链接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知识链接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