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第1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记承天寺夜游》(第1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8 10:22:2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一生坎坷曲折,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屡遭不顺,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他一生,就是月亮。他笔下的明月浸透了自己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感悟。他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他曾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夜游承天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1.文体知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品有《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2.作者简介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一诗。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烟笼寒水月笼沙,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⑵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
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
⑷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光潋滟晴方好
缺月挂疏桐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樽还酹江月
⑴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性默写
晓雾将歇,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_____名著,作者是南北朝时_____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选自这部书。
⑵《答谢中书叔》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________。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_____,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_____文名作。
郦道元
三峡
地理
北魏
陶弘景
书信
小品
遂(

寝(

藻(

荇(

柏(

横(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⑶苏轼:字
,号

著名文学家。与
同是
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坡
子赡
北宋
辛弃疾
豪放
苏洵
苏辙
suì
qǐn
xìng
bǎi
zǎo
héng
1.读准字音;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将要
高兴的样子
走动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考虑,想到

游乐
……的人
于是,就
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散步
院里


一起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澄澈透明
水生植物
交错纵横
大概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哪个
地方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
当于“罢了”
1.注音或写汉字
欣然起行(

相(
)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但少(

闲人
怀民亦未qǐn(

zǎoxìng(
)(
)交横
xíng
xiāng
héng
shǎo



2.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⑴念





⑵遂






怀

⑶庭






⑷盖




⑸但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起行
⑵念(
)无与乐者
⑶相与(
)步于中庭
⑷积水空明(

⑸藻荇交横(

⑹盖(
)竹柏影也
⑺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的样子
想到
澄澈透明
交错纵横
大概是
只是
一起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背诵全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一生坎坷曲折,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屡遭不顺,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他一生,就是月亮。他笔下的明月浸透了自己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感悟。他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他曾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夜游承天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有关资料
1.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品有《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3.背景介绍: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⑵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⑷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根据理解填空
⑴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_____名著,作者是南北朝时_____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选自这部书。
⑵《答谢中书叔》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________。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_____,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_____文名作。
⑶苏轼:字
,号

著名文学家。与
同是
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给加点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柏(

横(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解衣欲(
)睡
⑵月色入户(

⑶欣然(
)起行(

⑷念(
)无与(
)乐(
)者(

⑸遂(
)至承天寺
⑹怀民亦(
)未寝(

⑺相与(
)步(
)于中庭(

⑻庭下如积水空明(

⑼水中藻荇(
)交横(

⑽盖(
)竹柏影也⑾何(
)夜无月
⑿何处(
)无松柏
⒀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⑸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欣然起行(

相(
)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但少(

闲人
怀民亦未qǐn(

zǎoxìng(
)(
)交横
2.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⑴念





⑵遂






怀

⑶庭






⑷盖




⑸但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起行
⑵念(
)无与乐者
⑶相与(
)步于中庭
⑷积水空明(

⑸藻荇交横(

⑹盖(
)竹柏影也
⑺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⑴水光潋滟晴方好⑵缺月挂疏桐⑶一蓑烟雨任平生⑷一樽还酹江月。
3.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⑴地理
北魏
郦道元
三峡⑵陶弘景
书信
小品⑶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辛弃疾
豪放
苏洵
苏辙
5.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héng
五、1.⑴将要⑵门⑶高兴的样子
走动⑷考虑,想到

游乐
……的人⑸于是,就⑹也
睡⑺一起
散步
院里⑻澄澈透明⑼水生植物
交错纵横⑽大概是⑾哪个⑿地方⒀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⑴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⑵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⑶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⑷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⑸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1.xíng
xiāng
héng
shǎo



2.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庭下/如积水空明⑷盖/竹柏影也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⑴高兴的样子⑵考虑,想到⑶一起
⑷澄澈透明⑸交错纵横⑹大概是⑺只是
4.⑴(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⑵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⑶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一生坎坷曲折,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屡遭不顺,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他一生,就是月亮。他笔下的明月浸透了自己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感悟。他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他曾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夜游承天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有关资料
1.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品有《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3.背景介绍: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⑵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⑷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⑴水光潋滟晴方好⑵缺月挂疏桐⑶一蓑烟雨任平生⑷一樽还酹江月。
3.根据理解填空
⑴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_____名著,作者是南北朝时_____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选自这部书。
⑵《答谢中书叔》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________。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_____,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_____文名作。
⑶苏轼:字
,号

著名文学家。与
同是
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⑴地理
北魏
郦道元
三峡⑵陶弘景
书信
小品⑶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辛弃疾
豪放
苏洵
苏辙
5给加点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柏(

横(

答案: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héng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解衣欲(
)睡
⑵月色入户(

⑶欣然(
)起行(

⑷念(
)无与(
)乐(
)者(

⑸遂(
)至承天寺
⑹怀民亦(
)未寝(

⑺相与(
)步(
)于中庭(

⑻庭下如积水空明(

⑼水中藻荇(
)交横(

⑽盖(
)竹柏影也⑾何(
)夜无月
⑿何处(
)无松柏
⒀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⑴将要⑵门⑶高兴的样子
走动⑷考虑,想到

游乐
……的人⑸于是,就⑹也
睡⑺一起
散步
院里⑻澄澈透明⑼水生植物
交错纵横⑽大概是⑾哪个⑿地方⒀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⑸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⑴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⑵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⑶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⑷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⑸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欣然起行(

相(
)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但少(

闲人
怀民亦未qǐn(

zǎoxìng(
)(
)交横
答案:xíng
xiāng
héng
shǎo



2.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⑴念





⑵遂






怀

⑶庭






⑷盖




⑸但









答案: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庭下/如积水空明⑷盖/竹柏影也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起行
⑵念(
)无与乐者
⑶相与(
)步于中庭
⑷积水空明(

⑸藻荇交横(

⑹盖(
)竹柏影也
⑺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⑴高兴的样子⑵考虑,想到⑶一起
⑷澄澈透明⑸交错纵横⑹大概是⑺只是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⑴(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⑵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⑶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字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领悟作者面对逆境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一生坎坷曲折,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屡遭不顺,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他一生,就是月亮。他笔下的明月浸透了自己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感悟。他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他曾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夜游承天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有关资料
1.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品有《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3.背景介绍: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⑵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⑷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根据理解填空
⑴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_____名著,作者是南北朝时_____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选自这部书。
⑵《答谢中书叔》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________。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_____,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_____文名作。
⑶苏轼:字
,号

著名文学家。与
同是
派代表,并称“苏辛”。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给加点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柏(

横(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解衣欲(
)睡
⑵月色入户(

⑶欣然(
)起行(

⑷念(
)无与(
)乐(
)者(

⑸遂(
)至承天寺
⑹怀民亦(
)未寝(

⑺相与(
)步(
)于中庭(

⑻庭下如积水空明(

⑼水中藻荇(
)交横(

⑽盖(
)竹柏影也⑾何(
)夜无月
⑿何处(
)无松柏
⒀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⑸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欣然起行(

相(
)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但少(

闲人
怀民亦未qǐn(

zǎoxìng(
)(
)交横
2.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⑴念





⑵遂






怀

⑶庭






⑷盖




⑸但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起行
⑵念(
)无与乐者
⑶相与(
)步于中庭
⑷积水空明(

⑸藻荇交横(

⑹盖(
)竹柏影也
⑺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