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1.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说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生命观念)
2.采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的方法,构建内环境稳态的模型。(科学思维)
3.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理解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01
(1)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不是___________的,而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某男性的各种成分都是正常范围,那么该男性健康状况是: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01
(1)依据数据如果仅考虑体温,该同学及其父母的健康状况:______。
(2)结合必修一酶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体温高于正常值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内环境的缓冲原理(H2CO3
/
NaHCO3;NaH2PO4
/
Na2HPO4等)
·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乳酸
+
NaHCO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肾脏排出
呼吸运动排出
·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多时:Na2CO3
+
H2CO3→2NaHCO3
肾脏排出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
变化
外界环境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动态平衡
调节作用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血浆pH:7.35-7.45、体温:约37
℃、渗透压:770
kPa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稳
态
homeostasis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02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02
8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例1: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这些幸存者却因其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素、钾离子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浆而出现心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素、钾离子等物质破坏了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影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C.以上事实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D.这些幸存者心肾功能衰竭是血浆渗透压过低导致的
例2:(多选)当肝脏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
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C.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因素影响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发生改变
D.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正常人体的体温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
12
思考:下图为逐滴加入HCl后三种溶液pH变化曲线
(1)若B为缓冲液,那么表示生物组织样液的曲线是:_______,表示清水的曲线是:_______。
(2)在生物组织样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例3:“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
pH
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
pH
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物质有关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
pH
暂时降低
D.内环境
pH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0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稳态概念的发展
04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1)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2)细胞水平: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
(3)器官水平:心脏活动如血压、心率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4)群体水平: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等。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课堂小结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细胞膜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