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回顾旧知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判断:
×
2.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
√
3.一个城镇的全部男性居民。
4、一个草原上全部的老绵羊。
×
×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使用范围:
取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①样方大小②取样方法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平均值)
关键:随机取样
3、适用范围: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计数原则: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N:M=n:m,可得
应用标志重捕法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捕机率相等;
②调查期间,没有迁入或迁出,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
一、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减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
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减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组成
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
♂
♀
♂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印度人口
美国人口
日本人口
(预测未来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应用: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5.性别比例
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
种群数量
直接
影响
种群数量特征小结
迁出率和迁入率
决定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影响密度大小
间接影响
出生率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了解)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1.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重捕时间越长,最终所得的数据越准确。
B.标记动物时为了清晰辨认,可采用较明亮颜色标记。
C.被标记的生物个体要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后再重捕。
D.标记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
C
2.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B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
4.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
CD
例3、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N=(4+6+8+8+9)/5=7只/hm2
例4、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M=n:m,
N=(42×38)/12=13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