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燥热(
)
炽热(
)
沥青
(
)
骤雨(
)
铀矿
(
)
窒息(
)
猝至(
)
吹嘘(
)
酸渍
(
)
沉淀(
)
踱着(
)
轮廓(
)
气氛(
)
镭(
)
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B.如果我们犯错了,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我们。
C.
五一假期,我们去爬了云台山,累得筋疲力尽。
D.
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夸奖自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B.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4.文学常识填空。
(1)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
.
,先后荣获
和
年诺贝尔化学奖。她和丈夫开创了
,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
和
。
(2)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
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
。传记要求
,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5.下面是某位同学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除获诺贝尔奖外,居里夫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16枚,奖金10项。
?
?
材料二: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
---玛丽·居里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居里夫妇的工作是“极端艰苦”的,但他们在工作中却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极端艰苦”具体指什么?
2.编者将本文节选内容标题“伟大的发现”改为了“美丽的颜色”,你更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3.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4.赏析句子。
(1)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5.
本文围绕“艰苦而微妙的快乐”是怎样组织材料的?
6.
请品析“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这句话。
拓展阅读
乐在惊涛淡功名
陈 瑜
种种原因影响下,我国核潜艇在问世18年后一直没能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1988年,这项试验正式在南海展开。
在核潜艇的所有试验中,此项试验最具风险与挑战。不少参与试验的人员当时心里并没有底。
因为有美国王牌“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遇难的前车之鉴,海军和七一九研究所、核潜艇总体建造厂为这次深潜做了周全的准备工作。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却越来越重。在艇长、政委的求助下,黄旭华带着当时的学生、现任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的张锦岚,与参试战士们对话。
“随时随地要为国家的安全献身,这是战士的崇高品质。《血染的风采》是一首很美、很悲壮的抒情歌曲,我也喜欢它,但这次深潜试验绝不是要我们去光荣,要我们去牺牲,而是要把数据拿回来,要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种雄壮威武、充满决心的进行曲。这次试验,我作为总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确保安全的措施。”黄旭华的一席话,缓解了战士们的紧张情绪。
紧接着,让张锦岚没想到的是,62岁的黄旭华语气坚定地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们一道下去!”
马上有人劝阻:“你不能冒这个险!”
黄旭华坚决地说:“我是总师,总师不仅要对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他的一席话,一举打消了船员们最后的顾虑。
深潜时在艇上的一夜,黄旭华并没睡着。
随着试验由浅潜到深潜,深度逐级下潜,参试人员全神贯注,坚守各自岗位,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艇长下达任务、艇员汇报实测数据的清脆声音,以及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潜艇发出的巨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深度器的指针指向极限深度时,艇长下令全艇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全部检查完毕没问题后,艇长下令开始上浮。
一米一米上浮,浮到100米时,突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水扑腾起来了,安全深度到了,深潜试验成功了,全艇沸腾了,大家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抑制不住哭了出来。
艇靠岸后,大家都很兴奋,黄旭华在那一刻诗兴大发,挥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如今,这位马上要迎来94岁生日的老人,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任何工作都有苦有乐,科研工作虽然枯燥,一旦能够突破,那称得上其乐无穷。”
对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直言没有想到:“这个奖代表的是个人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虽然是奖励给我个人,但荣誉是给我们船舶人和协作单位的。”
(选自2020年1月11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黄旭华参与核潜艇深潜的哪几件事?
2.文中说,“他的一席话,一举打消了船员们最后的顾虑”。为什么他的一席话能打消船员们最后的顾虑?
3.为什么黄旭华会直言“没有想到”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呢?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4.文中写道:“深潜时在艇上的一夜,黄旭华并没睡着。”联系文章内容,分析黄旭华没有睡着的原因。
《美丽的颜色》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
zào
chì
lì
zhòu
yóu
zhì
cù
xū
zì
diàn
duó
kuò
fēn
léi
pō
2.D
3.D(A.缺少主语,去掉“使”;B.搭配不当,“观念”不能“提高”;C.成分赘余,去掉“非常”或“分外”。)
4.(1)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和1911年,放射性理论,钋和镭。
(2)传记,别人;自传。真实。
5.示例:居里夫人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课内精读
1.“极端艰苦”是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条件。残破的小屋;夏天,里面燥热得像一间温室;在冬天,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若是下雨,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桌上;连续几小时搅动冶锅里的沸腾材料等。
2.示例一:喜欢“美丽的颜色”,因为标题语意双关,既指居里夫妇发现的镭具有美丽的颜色,
又指他们的坚韧执着.
以苦为乐.热爱科学等精神品格的美丽。
示例二:喜欢“伟大的发现”,因为文章叙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此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伟大”一词又高度赞美了居里夫妇了不起的科学贡献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3.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4.(1)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5.围绕“艰苦”,文章写了居住条件简陋,实验过程艰苦且漫长;围绕“快乐”,写了居里夫妇将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的专注的快乐,提取了镭的成功的快乐。
6.“独自一个人”与“一家工厂”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居里夫人承担的工作繁重,强调了她巨大的耐力和勇气。
拓展阅读
1.缓解了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战士们的紧张情绪;坚决要求一起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时,一夜未眠;试验成功后,即兴赋诗表示庆贺。
2.黄旭华和战士们一起下潜,他向船员们保证会对潜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3.他认为这个荣誉不属于他一个人,应该属于船舶人和协作单位。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
4.这次下潜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安危,更关系到全体下潜船员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的荣誉,他感到责任重大,难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