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第3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第3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0 16:29: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味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味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习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
⑵急湍甚(
)箭
⑶负(
)势竞上
⑷互相轩邈(

⑸蝉则千转(
)不穷
⑹鸢飞戾(
)天
⑺经纶(
)世务者
⑻疏条交映(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⑸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言知识归纳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⑴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⑴绝:①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
⑵上:①负势竞上
___________
②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
⑶百:①一百许里
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
⑷无:①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
3.解释古今异义词
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⑵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⑶莺飞戾天者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⑷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
4.词类活用
⑴风烟俱净
_________________
⑵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
⑶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
⑷皆生寒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
⑹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横柯上蔽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急湍甚箭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围绕哪两个字做文章?
3.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请找出文中描写
“山”的语句,思考: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5.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四、课堂检测
1.根据提示默写
⑴《与朱元思书》中勾勒出富春山清秋季节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清爽天气的句子是是:


⑵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自由解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章总领全文,概括所写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章写出江水明净澄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章写出了山峰形貌,并赋予它们生命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章从听觉角度展现大自然的和谐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文章体现作者对功名利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厌倦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⑴-⑶题。(8分)(2016年菏泽中考)
《与朱元思书》……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急湍甚(
)箭
②蝉则千转(
)不穷
③鸢飞戾(
)天
④经纶(
)世务者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许①一百许里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B.负①负势竞上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绝①天下独绝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蔽①横柯上蔽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⑶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⑷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3.阅读下文,完成⑴—⑸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⑴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互相轩邈
轩邈:
②窥谷忘反
反:
③蝉吟鹤唳
唳:
④岂徒语哉
岂: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者①经纶世务者
②有石门山者
B.上①负势竞上
②遂葺宇其上
C.与①与朱元思书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
D.争①争高直指
②森壁争霞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分)
⑷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⑸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一、1.⑴表约数,左右⑵超过,胜过⑶凭依⑷比远⑸同“啭”,鸟鸣,指蝉鸣声⑹至,到达⑺筹划,治理⑻掩映
2.⑴(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⑵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⑶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
争着向上,仿佛在比谁能伸得高,谁能伸得远,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山峰。
⑷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经营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⑸横斜的树枝在空中遮蔽着,在白天也像(傍晚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二、1.⑴“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⑵“反”同“返”,返回
2.⑴形容词,绝妙/动词,停止⑵动词,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边⑶数词,十的十倍/数词,极言其多⑷动词,没有/副词,不
3.⑴大约/赞许,允许⑵穷尽/贫穷⑶至,到达/罪过;乖张⑷筹划,治理/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⑴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尽⑵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⑶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⑷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人觉得有寒意。⑸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⑹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⑻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⑴省略句,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译文:(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⑵省略句,省略主语“山峦”。
译文:(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
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⑶省略句,“甚”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三、1.第1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2段:描写异水。
第3段:描写奇山。
总→分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从静的角度写水之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的湍急(水之异)。
清澈
湍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4.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山之奇)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是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议论,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
四、1.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⑸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⑴①超过②同“啭”,鸟鸣,指蝉鸣声③至,到达④筹划,治理
⑵D(A.①左右②答应B.①凭借②背着C.①绝妙②断D.遮蔽②遮蔽)
⑶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⑷衬托此处景色之优美。
3.⑴①往高处远处伸展②同“返”,返回③叫④难道(4分。每个1分)
⑵B(A.①……的人②……的物B.①向上②上面C.①给②参与D.①竞争②竞争)(2分)
⑶①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分)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⑷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2分)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2分)
⑸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2分)
附: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味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味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习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
⑵急湍甚(
)箭
⑶负(
)势竞上
⑷互相轩邈(

⑸蝉则千转(
)不穷
⑹鸢飞戾(
)天
⑺经纶(
)世务者
⑻疏条交映(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⑸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言知识归纳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⑴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⑴绝:①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
⑵上:①负势竞上
___________
②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
⑶百:①一百许里
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
⑷无:①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
3.解释古今异义词
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⑵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⑶莺飞戾天者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⑷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
4.词类活用
⑴风烟俱净
_________________
⑵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
⑶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
⑷皆生寒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
⑹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横柯上蔽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急湍甚箭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围绕哪两个字做文章?
3.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请找出文中描写
“山”的语句,思考: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5.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四、课堂检测
1.根据提示默写
⑴《与朱元思书》中勾勒出富春山清秋季节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清爽天气的句子是是:


⑵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自由解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章总领全文,概括所写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章写出江水明净澄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章写出了山峰形貌,并赋予它们生命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章从听觉角度展现大自然的和谐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文章体现作者对功名利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厌倦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⑴-⑶题。(8分)(2016年菏泽中考)
《与朱元思书》……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急湍甚(
)箭
②蝉则千转(
)不穷
③鸢飞戾(
)天
④经纶(
)世务者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许①一百许里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B.负①负势竞上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绝①天下独绝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蔽①横柯上蔽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⑶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⑷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3.阅读下文,完成⑴—⑸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⑴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互相轩邈
轩邈:
②窥谷忘反
反:
③蝉吟鹤唳
唳:
④岂徒语哉
岂: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者①经纶世务者
②有石门山者
B.上①负势竞上
②遂葺宇其上
C.与①与朱元思书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
D.争①争高直指
②森壁争霞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分)
⑷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⑸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